
作者:姚崇新著
页数:44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28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物为出发点,尤其以佛教造像与绘画艺术为重点,结合大量佛经材料,深入探讨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外国僧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及其影响、佛教和景教的中国化、观音信仰,以及西域佛寺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话题,作者有深厚的考古学和佛教学功底,眼光犀利,考证扎实,结论经得起辩驳。
作者简介
姚崇新,1966年生,湖北随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考古与佛教社会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敦煌吐鲁番学以及艺术史与艺术考古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敦煌三夷教与中古社会》等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在中国本土、西域及南海范围内,以中古时期艺术宗教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深入探讨中国本土资料所反映的佛教、景教的“中国化”逻辑,而且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切入,探讨域内与域外以及域内不同区域之间、乃至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选题由遗迹、遗物而发,或以遗迹、遗物为依托,既有对新材料与新问题的考察,也有对传统学术问题的重新审视。
全书收录作者论文14篇,就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佛教传入路径,西域佛寺、佛教艺术与僧尼社会生活,来华传教僧人,周边(扶南、柬埔寨)佛教艺术,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以及唐元时期景教(基督教)艺术中的佛教因素(文化交流)等。
目录
从高昌到西州
——中古吐鲁番佛教寺院社会功能的转变
唐代僧尼授田问题新探
——以新获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和田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千手千眼观音壁画的初步考察
——兼与敦煌比较
佛教海道传人说、滇缅道传人说辨正
——兼论悬泉东汉浮屠简发现的意义
试论扶南与南朝的佛教艺术交流
——从东南亚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谈起
古代柬埔寨的观音造像与观音信仰
——兼与中国比较
十字莲花
——唐元景教艺术中的佛教因素
北朝晚期至隋入华粟特人葬俗再考察
——以新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中心
白衣观音与送子观音
——观音信仰本土化演进的个案观察
观音与神僧
——观音化身问题再考察
四川安岳西禅寺石窟“僧伽三十二化”变相及相关问题
净土的向往还是现世的希冀?——中古中国药师信仰内涵再考察
后记
——中古吐鲁番佛教寺院社会功能的转变
唐代僧尼授田问题新探
——以新获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和田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千手千眼观音壁画的初步考察
——兼与敦煌比较
佛教海道传人说、滇缅道传人说辨正
——兼论悬泉东汉浮屠简发现的意义
试论扶南与南朝的佛教艺术交流
——从东南亚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谈起
古代柬埔寨的观音造像与观音信仰
——兼与中国比较
十字莲花
——唐元景教艺术中的佛教因素
北朝晚期至隋入华粟特人葬俗再考察
——以新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中心
白衣观音与送子观音
——观音信仰本土化演进的个案观察
观音与神僧
——观音化身问题再考察
四川安岳西禅寺石窟“僧伽三十二化”变相及相关问题
净土的向往还是现世的希冀?——中古中国药师信仰内涵再考察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