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思想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封面

作者:[美]何伟亚 著,邓常春 译

页数:4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476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很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了两大帝国的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会面。作者摒弃了传统针对此类问题的欧洲中心观,代之以一种对称性的叙述,通过详细考察中英礼仪冲突的表象和实质,旨在打破文化中心论及现代性宏大叙述对历史研究的垄断。

作者简介

何伟亚(James L.Hevia),美国学者。现为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全球研究项目负责人,东亚研究中心成员。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研究、英帝国研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研究等。主要著作有《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Cherishing Men from Afar,1995)、《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课程》(English Lessons,2003)、《帝国的安全状况: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知识和帝国构建》(The Imperial Security State,2012)等,新近的一部著作是《动物劳工与殖民战争》(Animal Labor & Colonial Warfare,2018)

相关资料

就论述中英交往史上的关键时刻而言,何伟亚的著作非常重要……对中国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来说,该书同样贡献卓著,意义深远。

——周启荣(Kai-Wing Chow)《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何伟亚的杰作向读者展示了如运用得当,修正主义将会取得的成就……通过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作者在若干重要领域激起了思想火花,包括中英帝国构建过程中的异同,中国传统的治国术和统治方略等。

——李若善(John Lee) 《加拿大历史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论证充分且文笔优美,在关于帝制时代中国外交关系的讨论中,《怀柔远人》可谓精妙的补充。对于清廷和英国王室内部及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何伟亚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朴兰诗(Nancy Park)《历史学家》(The Historian)

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怀柔远人》对清代基本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取得了若干显著成绩:作为一种后现代批判敏感的产物之外,也令传统的汉学家感到满意。

——罗威廉(William T. Row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何伟亚的研究体现了全新的视角,令人信服,他不仅重新审视了马嘎尔尼使团,而且全面考察了18世纪至今中西交往的整个课题。对各领域的历史学家而言,本书尤其值得阅读,领域再宽泛亦不为过。

——柯文(Paul A.Cohen),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本书特色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了两大帝国的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会面。作者摒弃了传统针对此类问题的欧洲中心观,代之以一种对称性的叙述,通过详细考察中英礼仪冲突的表象和实质,旨在打破文化中心论及现代性宏大叙述对历史研究的垄断。

目录

译序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帝国主义研究的新模式

第二节 伟大的转变与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

第三节 朝贡体系及其评论家

第四节 礼仪问题

第五节 超越象征性和功能性礼仪

第六节 开展本项研究的若干考虑

第二章 多主制:清帝国、满足统治权及各领土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18世纪的清帝国

第二节 多元中心,多元权力

第三节 清帝国的亚洲腹地

第四节 海疆

第三章 计划和组织英国使团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乔治三世致乾隆帝的信函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马嘎尔尼勋爵的智者世界

第四节 国民性

第五节 有关品味和中国形象的讨论

第六节 典礼、主权和外交

第七节 礼仪外交到商业外交

第八节 从圣·詹姆斯宫廷到中国海岸

第四章 光彩夺目的所罗门王:英国使团在中国

第一节 博物学家的观察

第二节 第一次会面

第三节 表演舞台

第四节 觐见谈判:谈论公共领域

第五节 礼物与英国制成品

第六节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第七节 谈及商业

第八节 在北京发生的事

第五章 宾礼与各领土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清帝国话语中的“宾礼”

第二节 礼仪的形而上学和帝国礼仪

第三节 君主权力与宾礼

第四节 宾礼和统治权的构建

第五节 作为行为的礼仪

第六章 沿中线而行:问候与准备

第一节 初次接触:通告与进入帝国的请求(1792年10月22日-12月3日)

第二节 准备接待(1792年12月-1793年7月)

第三节 英国礼物与帝国赏赐

第四节 为使团觐见做准备

第五节 礼仪危机I:帝国官员的管理不当(1793年8月29日)

第六节 礼仪危机II:重新估计英使之来意(1793年9月9日)

第七章 汇聚:觐见、上谕和赠礼

第一节 为英国使团而对帝国觐见所做的改动

第二节 帝国觐见

第三节 皇帝的介入I:皇帝的诗

第四节 皇帝的介入II:赠礼

第五节 热河的大朝和宴会

第六节 礼仪危机III:重新评价英国使团——贡使始终不能理解礼仪中的关系

第七节 1793年9月23日的上谕

第八节 使团准备离开及对英国人秉性的深入评估

第八章 结束宾礼过程

第一节 皇帝对马嘎尔尼六项请求的答复

第二节 从北京到杭州:松筠与马嘎尔尼(1793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

第三节 从杭州到广东:长麟和马嘎尔尼(1793年11月9日至1794年1月)

第九章 宾礼与外交

第一节 宾礼与清帝国的形成

第二节 马嘎尔尼勋爵与外交

第三节 一次交锋

第十章 从事件到历史:中西关系史上的马嘎尔尼使团

第一节 作为清帝国先例的英国使团

第二节 作为英国先例的马嘎尔尼使团

第三节 欧美话语中的磕头问题

第四节 乾隆皇帝的信与朝贡体制综合体

第五节 从帝国常规到民族——国家的叙述性历史

第六节 历史的视野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思想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5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