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父母等恩: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

封面

作者:萧琪

页数:240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73151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明太祖坚持“父母等恩”观念,一反过往子为母亲服丧等级低于为父亲服丧等级的礼制,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服丧服礼制中的很高阶序──斩衰三年。 《孝慈录》“父母同斩”的丧服礼制,不但冲击了传统父系宗法制度与伦理秩序,也远远悖离士人长期研读的儒家经典内容。 在《孝慈录》的制定、推行与实践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始终不断的交相关涉拉扯,向我们诉说着中国丧服礼制目前很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作者简介

萧琪,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与性别。著有《评介邱澎生、陈熙远主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等。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书讨论中国丧服体制两次最重要的母服变革,从性别视角考察母服的抬升对于“父至尊”概念的挑战,以及人子服丧时如何兼顾考量人情、时制与礼法复杂权衡,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切入角度。

《父母等恩》改写于萧琪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萧琪博士时期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徒,本书于作者博士就读时修改出版,可说是台湾明史三代学人长期耕耘性别史的一部凝练之作。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最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最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本书”既映照出丧服礼制中父与母、嫡与庶、礼与情不断交涉对比的过程,更能不自囿于“母服”的性别视角,呈现了明太祖“父母等恩”的孝道观与明清国家治理、学术思想、社会教化等层面多元互动的幽微。

目录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取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丧服制度与人伦关系

第二节 《仪礼?丧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唐代《开元礼》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顺父母:明代《孝慈录》的制订及其孝道观念

第一节 明太祖对孝道的提倡

第二节 《孝慈录》的颁行

第三节 《孝慈录》中的孝道伦理

第三章 礼情之间:子为母服的议论与实践

第一节 士人对《孝慈录》的评价

第二节 私修礼书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父母同斩”的折衷与实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为生母服的落实

第一节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节 周之夔的母服经验

第三节 “厌于嫡母”说对庶子为生母服的冲击

结论

征引书目

附录 历代母服相关规定一览表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父母等恩: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5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