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晋涛
页数:271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438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回顾了中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主要问题;二是对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演变思路进行了梳理;三是对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类型、作用、限制因素以及水权市场制度框架的建设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还以北京市与张家口和承德两市进行的“退稻还旱”项目为实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水权交易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和对节水的贡献;四是分析了在主要流域,在城市居民消费、工业和农业三大部门,开展水权交易的潜在收益,表明水权交易可以产生巨大的节水效果,并且使三大部门的福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对国民经济具有真实的贡献。最后,本书对中国农村水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变革及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徐晋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198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研究生班。1996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佛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经济学硕士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经济学、气候变化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政策等。现任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副主编,曾任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副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编委会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林业局(原)重大调研任务、世界银行资助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回顾了中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主要问题;二是对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演变思路进行了梳理;三是对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类型、作用、限制因素以及水权市场制度框架的建设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还以北京市与张家口和承德两市进行的“退稻还旱”项目为实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水权交易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和对节水的贡献;四是分析了在主要流域,在城市居民消费、工业和农业三大部门,开展水权交易的潜在收益,表明水权交易可以产生巨大的节水效果,并且使三大部门的福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对国民经济具有真实的贡献。最后,本书对中国农村水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变革及影响进行了探讨。
目录
( 1)第一节 中国的水危机:资源危机还是治理危机?(2)一 中国的水资源量(2)二 供需矛盾(6)三 节流和开源(11)四 水旱灾害(17)五 小结(21)第二节 水污染:治水的新命题(21)一 水污染现状(21)二 水污染防治的对策(26)三 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31)第三节 地下水:潜藏的危机(34)一 资源的过度开采(34)二 地下水污染(39)第四节 生态与气候:扩大的视角(40)一 水资源与水生态(40)二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47)
第二章 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政策与制度回顾(52)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体制(54)第二节 水资源政策与法律建设 (57)一 水资源管理政策(57)二 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61)三 水资源管理行政法规(62)四 水资源管理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66)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制度(68)一 行政命令型管理制度(69)二 市场取向型管理制度(77)第四节 水资源管理体制、政策与制度改革的讨论(89)一 完善统一管理(91)二 强化科学决策(92)三 坚持市场导向(93)四 引导民主决策(93)
第三章 水权理论回顾、评估和中国水权体制建设的思路!!(95)第一节 水权的定义(95)一 国内的水权定义(95)二 国外的水权定义(98)三 水权定义中的共识(100)四 水权定义中的主要分歧及解决(100)五 传统水权实践(事实水权)对水权的界定(103)六 可接受的水权定义(103)第二节 国内外水权制度理论(104)一 国外水权制度(104)二 中国的水权制度(104)第三节 水权交易的理论和实践!(112)一 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147)二 水权交易的类型(148)三 水权交易的作用(149)四 水权交易的限制因素(151)五 建立水权市场的制度框架(154)六 典型国家水权交易实践(156)第四节 中国水权制度评估及建设思路(157)一 水权制度探索的总体评价(162)二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现状(162)三 中国水权体制建设的思路(163)第五节 水权交易案例分析:北京市“退稻还旱”工程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169)一 案例背景(175)二 案例项目评估(176)三 案例分析结论(180)
第四章 中国主要用水部门间水权交易的潜在收益研究(197)第一节 研究方法(198)第二节 数据和结果(199)第三节 结论(208)
第五章 农村水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变革及影响(210)第一节 数据(213)第二节 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事实(216)一 水资源是否短缺的主观判断(216)二 灌溉水源(217)三 供水可靠性(218)四 地下水位变动趋势(219)第三节 政府做出的制度和政策反应(221)一 地表水灌溉管理制度的改革进展及影响(222)二 水权制度的建立(229)三 农用水价的改革(235)第四节 农民的反应(242)一 转变农用机井的产权和管理方式(242)二 发育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246)三 采用节水技术(249)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254)
参考文献(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