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红玉
页数:22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339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结合思想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等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深入分析西欧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局限性,前瞻性地做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展望,并全面地论述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内在机理和一般路径,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对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相关思想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就业、文化一体化事业,推进城乡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乡住房问题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李红玉,女,1963年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城乡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部委和省(自治区)、地市关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专项规划、地区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课题,撰写学术报告多篇,学术专著二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结合思想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等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深入分析西欧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局限性,前瞻性地做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展望,并全面地论述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内在机理和一般路径,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对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相关思想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就业、文化一体化事业,推进城乡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乡住房问题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目录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 产生背景
二 发展脉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哲学意义
一 辩证思想
二 指向和归宿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一般路径
一 城乡浑然一体
二 城乡分离与对立
三 城乡融合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 社会分工
二 生产力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的内在机理
一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中国化
一 “城乡兼顾、工农并举”的城乡观
二 城乡关系改革思路
三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四 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 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第七章 中国现阶段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
一 中国城乡建制格局关系的含义
二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政策
三 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四 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八章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对我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一 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二 完善农村非农配套措施与设施
三 加快城乡产业组织形态创新
四 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