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史记)金陵书局本与点校本校勘研究

封面

作者:王华宝著

页数:358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06296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以《史记》金陵书局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为中心,在对《史记》重要版本、新见《史记》文献研究资料(包括出土文献等)、学术成果等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说清楚 局本的特点及其不足;参考相关成果,揭示点校、修订的理据,并对点校、修订中误校者辨正之,漏校者补正之,探讨《史记》校勘研究的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王华宝,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所长;民进江苏省委文化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 主任。

本书特色

以《史记》金陵书局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为中心考察《史记》不同版本系统之间的差异以及中华书局点校本尚存的不足之处

目录

目録
緒論
最節研究的對象與目標
第二節《史記》校勘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三節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研究的價值與創新點

最章《史記》局本與《校刊史記札記》
最節《史記》局本的形成
第二節《史記》局本對點校本、修訂本的影響
第三節《校刊史記札記》的形成與主要内容

第二章《史記》點校本與局本對校研究
最節點校本校改理據匯考
第二節關於古籍整理規範
第三節點校本排印錯誤

第三章《史記》點校本與《校刊史記札記》對校研究
最節點校本與校刊史記《札記》關係的基本判斷
第二節點校本對校刊史記《札記》具體采擇的研究

第四章《史記》點校本、修訂本志疑
最節《史記》點校本志疑
第二節《史記》修订本志疑
第三節《史記》版本異文校勘舉隅

第五章《史記》標點問題舉隅
最節標點可商之處
第二節標點致誤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史記》點校本與修訂本述評
最節點校本對金陵書局本的超越
第二節點校本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修訂本取得的成績
第四節修訂本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結語
附録:《應教青史留英名——點校本〈史記〉原點校者考述》
參考文獻
後記

节选

最章《史記》局本與《校刊史記札記》最節《史記》局本的形成 清同治年間,金陵書局刊行的唐仁壽、張文虎等校定的《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一百三十卷,共二十册,分裝四函,是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的底本,修訂本沿之未變。 前人考察局本《史記》的刊刻過程多據張文虎《校刊史記札記》跋語徐蜀編:《史記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頁。中華書局 1977年整理出版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時删去跋語。及其行狀。今《張文虎日記》經陳大康整理出版,其中有關局本《史記》校刊的記載頗多, 可據之考見局本《史記》的成書過程,以見其歷史概貌。校刊工作由張文虎、唐仁壽負責。局本《史記》不主一本,擇善而從,校改了《史記》及三家注的 不少訛誤。同治二年(1863),張文虎赴安慶入曾國藩幕。三年(1864)入金陵書局,“校勘《史記》諸書,前後長達十年。同治十二年(1873)冬, 張文虎以衰老辭歸,後主講於南菁書院,卒於光緒十一年(1885),終年七十八歲”。《張文虎日記·前言》,陳大康整理,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清同治三年(1864)兩江總督曾國藩在安慶内軍械所設官書局,嗣後攻克天京(金陵),書局於同年九月隨遷金陵,同治三年九月廿二日《張文虎日記》:“時 書局已封在銅作坊僞慕王府。”(《張文虎日記》,第3頁)爲金陵書局,由周學濬(漫雲)、李善蘭(壬叔)、張文虎(嘯山)、唐仁壽(端甫)等主持其事。前 在安慶時曾國藩命刻《王船山遺書》,此時尚未畢工,而書局新立,章程尚未議定。同治三年十月十三日《張文虎日記》:“節相論刻書章程,謂十三經古注,惟 《易》《書》《孝經》不足刻。”(《張文虎日記》,第6頁)九月,曾國荃欲刻《十三經》《史記》等書,同治三年九月廿九日《張文虎日記》:“沅帥愿重刻 《十三經》、段注《説文》、《史記》、《漢書》、胡刻《通鑒》、《文選》諸書,舉以見屬。……阮帥來拜,商刻書事。”(《張文虎日記》,第3頁)厥後歸湖 南養病,其議遂寢。同治四年(1865)五月,李鴻章接任兩江總督。閏五月,李鴻章亦有刻書之意,周學濬爲書局提調,遂即擬立章程,欲促成其事。同治四年 閏五月三日《張文虎日記》:“李宫保有刻書之意,縵老以所擬章程來商,其議欲先從四書、五經、三史,次及《周(禮)》《儀禮》《爾雅》《孝經》《説文》 《通鑒》諸書,蓋亦猶九帥之意。是時九帥以病未愈,家居鬱鬱,前議已寢。故縵老欲勸李宫保成之,亦善舉也。”(《張文虎日記》,第42頁)至六月議定章 程,準備開局。同治四年六月廿四日《張文虎日記》:“周縵老自李宫保處來,言所擬章程皆如議,準七月開局。”(《張文虎日記》,第53頁) 金陵書局校刊《史記》亦由此次議定。同治四年(1865)七月初九日《張文虎日記》云:“縵老(周學濬)出示所校《史記》,商榷開雕格式。”《張文虎日 記》,第56頁。周學濬所校《史記》其實是就錢泰吉校本過録,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跋語云:“先是嘉興錢警石學博泰吉嘗彙校各本,歷三十餘 年,點畫小殊,必詳記之。烏程周縵雲侍御學濬借其本過録,擇其善而從。”《史記訂補文獻彙編》,第192頁。 同治五年(1866)春,李鴻章以《史記》校刊屬唐仁壽,唐仁壽即據周學濬校本覆校付刊。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跋語:“同治五年春,請於署 江督肅毅伯今相國合肥李公,以屬學博高弟海寧唐端甫文學仁壽覆校付刊。”其校刊的具體條例章程,今已不能詳知。《張文虎日記》爲考證的重要材料,惜同治四 年(1865)九月至同治五年(1866)九月整一年《日記》皆散佚,無緣據考。李鴻章雖以其事屬唐仁壽,而張文虎實亦參與其事。同治五年(1866)十 月二日《張文虎日記》云:“校《曲綫説》樣本、《吴世家》樣本。”《張文虎日記》,第66頁。自此以下張文虎即以校《史記》爲常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史记)金陵书局本与点校本校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5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