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新良,赵克进,马桂新著
页数:22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22365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统研读了相关的名家著述,实地考察了靠前外许多典型城市,结合从政、教学和考察的心得体会,撰写了本书,力图通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以及丝绸路上、大漠深处的重镇这五个地区共计21个特色鲜明的中国名城建构的理性阐释和实拍的感性展现,作为辨析建筑理论的“理性”传统、歧路思辨和探索方向的读书笔记,作为中国很好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解读的科普案例汇集,地域性建筑语汇符号因地制宜、有机组合、立体展示的导读索引,奉献给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建构的决策者和咨询评估论证的领导干部、专家和工作团队,奉献给研究比较建构中国特色、乡土情怀宜居城市历史与未来的理论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奉献给关注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物质与精神价值,以期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读者大众。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基于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在21世纪里更自觉地营建美好宜居的幸福家园。
本书特色
作者系统研读了相关的名家著述,实地考察了国内外许多典型城市,结合从政、教学和考察的心得体会,撰写了本书,力图通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以及丝绸路上、大漠深处的重镇这五个地区共计21个特色鲜明的中国名城建构的理性阐释和实拍的感性展现,作为辨析建筑理论的“理性”传统、歧路思辨和探索方向的读书笔记,作为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解读的科普案例汇集,地域性建筑语汇符号因地制宜、有机组合、立体展示的导读索引,奉献给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建构的决策者和咨询评估论证的领导干部、专家和工作团队,奉献给研究比较建构中国特色、乡土情怀宜居城市历史与未来的理论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奉献给关注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物质与精神价值,以期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读者大众。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基于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在21世纪里更自觉地营建美好宜居的幸福家园。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城市建构目标:功能为根
1.1.1 激发人们实现梦想的力量,创建宜居、高效的和谐家园
1.1.2 城市功能的时空定位
1.1.3 创意城市、差异化发展
1.1.4 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如鱼得水
1.2 城市建构特色:形式为标
1.2.1 城市美化运动的前世今生
1.2.2 建筑理论的“理性”传统和现代建筑的歧路徘徊
1.2.3 城市形态的艺术维度与奢华建筑迷津
1.2.4 功能、形式、结构与建造诗学
1.2.5 城市形态、空间谱系、城市机理
1.3 城市建构华彩:文化为魂
1.3.1 以意匠之美传递意境之美,意蕴之美
1.3.2 城市建构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文化
1.3.3 农耕时代的城市和西风东渐的民国城市建构
1.3.4 前后40年: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型期城市困境与出路
1.3.5 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
1.4 城市建构生命:生态为养
1.4.1 生态城市的红线绿线
1.4.2 能源危机与紧缩型城市
1.4.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城市建构模式
1.5 城市建构情怀:以人为本
1.5.1 倾诉和协商:寻找价值诉求的交集
1.5.2 城市权利:城市建构的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1.5.3 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新城市主义
1.5.4 把握好城市建构的核心要素:理念、资源、制度
第2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串串明珠
2.1 上海市
2.1.1 海派建筑、海派文化、海纳百川、追求第一
2.1.2 旧城改造精心策划,文化地产熠熠生辉
2.1.3 “四个中心”建设与浦江两岸开发
2.1.4 浦东开发与郊区的现代化,总部经济牵动楼宇经济
2.1.5 城市建设新高度:超高层建筑群
2.2 杭州市
2.2.1 “三面云山一面城”,三吴都会“格古韵新”
2.2.2 西湖、大运河、南宋御街的保护和整治
2.2.3 结构形式传承、意蕴象征导引、功能有序扩展、文脉符号展现
2.2.4 建设人文杭州,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的青春
2.2.5 新功能新布局新规划,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2.3 宁波市
2.3.1 江南沿海滨江名城:独特的城市细部结构和城市肌理
2.3.2 整治最新历史街区,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构筑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地
2.3.3 从三江口到杭州湾,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构建宁波第一港口都市圈
2.4 南京市
2.4.1 金陵:十朝都会风韵犹存
2.4.2 着力构建第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2.4.3 城市设计以人为本,努力克服“粗、散、乱、空
2.4.4 依靠科教第一自主创新,打造高幸福指数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