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德)贝恩特·达勒曼//米歇尔·特
页数:28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22351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理论与概念不做过多学术讨论,也无意探讨关于经济促进的不同方法、定义或完整理论流派。它更多关注于为有意从事经济促进实践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南或导引,其范围不仅涵盖其日常工作领域,而且为他们提供结构性的方法作为其工作基础。就政府、经营及公众层面而言,本书旨在说明经济促进的工作不仅是向私企分配公共资金,或是经常被人理解成的在“市长招商引资”框架下从国外招募劳动密集型大企业落户作为首要任务。经济促进首先需要关心所在区位的整体结构,关心与此结构的各相关因素,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为实现经济促进主要目标、创造及维持就业岗位做出贡献的企业。
本书特色
随着政治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性和区域性区位政策重获重
要地位。全球化在逐渐加强的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意味着
区位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区位发展方案制定成功战略也显得愈加必要。从前,
提供尽可能低的工商业用地价格是市长在招商引资竞争中使出的杀手锏,如今取
而代之的则是完善的整体区位品质以及对企业选址各项参数要求的满足。另外,
考虑专业人才及其家庭选择落户地点时的决策标准也愈发重要——在这个人口
缩减的时代,他们是与经济活力密切相关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具有经济促进战略发展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
受过专业培训的相关人员储备却极其有限,而与经济促进相关的标准化培训也很
少。甚至对“经济促进”概念本身的使用也并不统一,其内容和目标群体的描述
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书分为基础和实践两大部分。最部分以专业文献和实
践研究为基础,介绍城镇经济促进以及跨城镇和区域合作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
部分则在作者多年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区位经济及可持续地方发展战略的规划
和实施进行分析,着重阐述城镇及区域经济促进方面的实际工作。本书将提供大
量文献索引,并附有关于建立经济发展运营数据库、企业访问准备等方面的实际
建议,此外还将列出一些联邦层面和州层面的各类经济促进机构,以便读者进行
查询。
本书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理论与概念不做过多学术讨论,也无意探讨
关于经济促进的不同方法、定义或完整理论流派。它更多关注于为有意从事经济
促进实践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南或导引,其范围不仅涵盖其日常工作领域,而且为
他们提供结构性的方法作为其工作基础。就政府、经营及公众层面而言,本书旨
在说明经济促进的工作不仅是向私企分配公共资金,或是经常被人理解成的在
“市长招商引资”框架下从国外招募劳动密集型大企业落户作为首要任务。经济
促进首先需要关心所在区位的整体结构,关心与此结构的各相关因素,而不是仅
仅关注那些为实现经济促进主要目标、创造及维持就业岗位做出贡献的企业。
目录
中文版序2
德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篇 城镇经济促进的基础
1 城镇经济促进
1.1 “城镇经济促进”的概念
1.2 历史发展
1.2.1 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末
1.2.2 20世纪的发展
1.3 法律基础
1.3.1 法律许可
1.3.2 法律限制
1.4 目标与战略
1.4.1 目标
1.4.2 战略
1.5 城镇经济促进工具
1.5.1 系统分类
1.5.2 工具体系
1.6 地方经济促进组织
1.6.1 框架条件
1.6.2 经济促进作为政府内部组织机构
1.6.3 经济促进作为政府外部组织机构
2 跨城镇合作
2.1 关于“跨城镇合作”的概念
2.2 历史发展
2.3 法律基础
2.3.1 法律许可
2.3.2 法律界限
2.4 利与弊
2.5 跨城镇合作的组织方式
2.5.1 选择自由
2.5.2 公法组织形式
2.5.3 私法组织形式
2.6 对上述组织形式的评价
2.6.1 引言
2.6.2 公法性质组织形式
2.6.3 私法性质的组织形式
3 经济促进的区域化
3.1 “区域”和“区域化”的概念
3.2 城镇间竞争与合作
3.2.1 起步状况:区位竞争
3.2.2 城镇间竞争加剧的原因
3.2.3 合作的必要性
3.2.4 实证调查结果
3.3 激励与阻碍
3.4 区域合作的执行
3.4.1 合作需求
3.4.2 合作对象
3.4.3 执行中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