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祁俊编著
页数:252页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9217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谚语和歌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两颗明珠,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历史上一直谣谚并称,互为伯仲,“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可以互训。不过谚语和歌谣还是有差别的。谣具有歌的特性,一般表现为韵文,表达内容复杂,因而略长,如“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之类。谚具有话的特性,多是有一定寓意的警戒语,表达内容简明,因而略短,如“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等。之所以二者合称,是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在形式上或因押韵而朗朗上口,或因对仗而便于传诵;在内容上多反映一种比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农谚亦如此),这是其长期传承的重要原因所在。《中华长江文化大系47·裸露心灵:长江流域的谚语与歌谣》作为文化读本,主要着眼于发掘长江流域有鲜明特色的谚语和歌谣,从中去体味五千年来长江流域谣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
作者简介
祁俊,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被保送至湖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攻读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2009年6月毕业。在研究生期间,承蒙老师厚爱和信任,多次参与湖北大学古籍所的科研项目,2007年6月,参与《中华文化事典一》的编写工作,现已出版;2008年6月,参与《四库全书总且》的编辑工作,现正在出版中;2009年3月,参与《经学五书》、初稿的注释工作,现已出版。
本书特色
谣谚与历史上各时期的政治、人民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的形式生动而活泼,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史料中,堪称一枝独秀。与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谣谚是一种民间文化形态,采用的是口语,传播的形式也是口口相传。《中华长江文化大系47·裸露心灵:长江流域的谚语与歌谣》着眼于发掘长江流域有鲜明特色的歌谣和谚语,通过分析和解读,了解历史,了解民情。
目录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敦厚质朴——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庄农最为先——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农桑文化
第二节 大道隐兮——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
第三节 敦厚质朴——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生活习俗
第四节 风流至性——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精神文化
第二章 发展扩大——秦汉到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暗流汹涌——秦汉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
第二节 乐生恶死——秦汉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精神文化
第三节 以农为本——秦汉时期长江流域的行业文化
第四节 解结理烦——秦汉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生活哲理及风俗
第五节 山迢日丽——秦汉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自然风物
第三章 摇曳多姿——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直言臧否——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
第二节 繁富璀璨——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
第三节 佛道双生——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宗教文化
第四节 山高水疾——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自然风物
第四章 博采众收——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规矩森严——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
第二节 千古风流——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科举鼎盛、人才辈出
第三节 多姿多彩——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行业文化
第四节 俗世平民——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世风人情
第五节 婉约风流——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自然风物
第五章 包罗万象——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腐朽气息——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政治
第二节 大家辈出——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精神文化
第三节 湖广熟,天下足——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第四节 率性而为——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社会情态
第五节 富丽繁华——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自然风物
第六章 纵横捭阖——近代长江流域的谣谚文化
第一节 风起云涌——近代长江流域的农民起义
第二节 血泪控诉一近代长江流域的苦难之歌
第三节 跟着共产党闹革命——长江流域的革命之歌
第四节 女性解放之歌——近代长江流域女性翻身得解放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
节选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长江流域的谚语与歌谣:裸露心灵》: 宪宗元和初年,薛伯高被任命至道州做刺史。薛伯高上任后,了解到当地有一种祭祀鼻亭神的习俗。 所谓鼻亭神,就是象神,相传是为了纪念传说中舜的弟弟象而确立的一个祭祀对象。据史料记载,舜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生性高傲,由于嫉妒哥哥的才华,便和父亲一起陷害舜。他们企图将舜烧死,后又将舜推人井中。幸运的是,舜每一次都能够死里逃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传说人物却被后人当做神来祭祀。当地百姓都视鼻亭神为灵验的天神,认为此神能够护佑一方。这一祭祀习俗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祭祀活动,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薛伯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十分惊讶,说道:“象这个人,高傲凶狠,作为儿子和兄弟都不合格,如果让百姓世世代代祭祀这种具有邪恶德行的人,怎能引导百姓们向善呢?”于是,薛伯高命人拆毁庙宇,铲平地基,并将鼻亭神像沉到江水中。这一举动在当时当地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当地的鬼神信仰十分牢固,毁掉鼻亭神祭祀,等于毁掉了百姓的希望。所以薛伯高在拆毁神庙的同时,也积极努力地做当地百姓的思想工作,宣传这种祭祀活动的害处。同时,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百姓发展生产,恢复生计。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地的鼻亭神信仰渐渐消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逐渐恢复起来。为此,当地人专门作了上面的歌谣来颂扬薛伯高。歌谣的大概意思是说,薛伯高到任后让老人得到照料,让小孩受到教育,让孤独穷苦的人受到照顾,同时还开启民智,清扫淫祀鬼神之风,让百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我们的子孙,都会景仰、思念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