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绮才玉貌:凤子图传

封面

作者:张彦林

页数:212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2150638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p>  张彦林,河南作家协会会
员,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中学高
级教师。业余从事现代文学学习和
研究,著有人物传记《浪漫诗人徐
志摩》、《锦心秀女赵清阁》和教育
散记《文苑采珠》等著作。另有文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够兼称为戏剧家、作
家、编辑家表演艺术家的只有凤子。且不说她的美
貌曾倾倒过多少人。也不说她的表演如何让观众感。
动,单是她为文学、文艺革命所做的努力和投入的热
情就让人难以忘怀。
    郭辣若194O年在参观风子饰演主角的电影《白
云故乡》拍摄现场时,被风子的美貌和表演才能所摄
服,遂作诗曰:“作后诗成不值钱,被人抛却灯台边.
看来颜色真无价,毕竟文人太可怜。”他还自惭形秽,
自愧弗如。    。
    著名作家刘以鬯在《记赵清阁》一文中曾把凤子
和赵清阁描述一番,说:“封凤子温柔似水;赵清阁刚
强豪爽”。“凤子像盛开的花朵,赵清阁缺乏女性应有
的魅力。”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称赞她说:“美丽的风子具有
善良;谦虚、热诚、勤奋的一切美德,这一切好品格
来自她的高度文化水平。她的逝世给后人留下永久的
   
怀念。”
   
    著名女作家赵清阁说:“与风子交往五十多年
    了,印象中她总是生气勃勃,热情活跃的风貌。”
  1 947年4月l日.凤子与沙博理结为伉俪。由于“
风子和沙博理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他们的师友很多,
如:郭沫若,田汉、洪深、欧阳予倩、夏衍、阳翰笙、
丁聪,冯亦代、吴祖光、新风霞,老舍、赵清阁、吕
恩、黄宗江、白杨、于伶,司徒慧敏、曹禺。赵景深。
谢六逸、杨云慧等中国人,以及阳早、马海德、艾黎,
戴乃迭等外国人,他们都对风子有过赞美。新中国历:
代领导入也都十分关心他们夫妇的工作和生活。风予
一生经历丰富,创作独具特色,其散文、小说,剧评“
等总计有10O多万字。这些文字一十分珍贵,。记录了她
每个时期真实的片、断,为现代文学史和话剧史的研究
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节选

的怀念(代序)
    1947年我初次来到中国上海,经友人杨云慧(杨度的女儿)介绍,认识了
凤子。那时,她是一位年轻美丽极有魅力的杂志主编,我们相识一年后于
1948年5月16日在上海结婚。此后,我们相爱、相伴,直到1996年1月21
日凤子离开这个世界。
    凤子是一个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出生时她父亲已40岁。他们住在湖
北汉口,那是长江上一个喧闹的港口城市,不过他们的老家远在南边,是与
越南接壤的广西容县。她的祖父、伯父是清末的进士,父亲是清末的举人,
又是一位著名的古典诗人,后来在广西省的文史馆工作。他父亲十分喜爱
这个小女儿,教她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这是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不
可缺少的标志。凤子主要是得力于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她对化学和数学
这些学科都懂得不多——才能在青年时代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国文系。
    凤子在复旦大学很快就卷入了学生的激进活动。他们抗议蒋介石政府
对自由人士的迫害,以及在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剥削压榨面前的因循守旧、苟
且偷安。她还发现了自己演戏的才能,并且参加了学生们演出的几出话剧。
这些演出非常成功,他们甚至于在上海、南京的戏院公开演出过,观众反响
很热烈。她担心流言传到她封建家庭的双亲耳朵里,便采用了“凤子”这个
名字,代替她的学名封季壬。在当时的中国,有教养的女孩子是不当“戏
子”、不上舞台的。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演员。
    她在深受尤金·奥尼尔影响的青年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
《原野》中担任主角,凤子还在这些影片中参加演出过。
    1937年日本入侵以后,凤子在西南大后方的工作是话剧演员、报刊编辑
 和撰稿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她作为《新民报》随军记者回到上海,成为一
名左翼杂志的编辑,同时她还参加了几出话剧的演出。   
    1947年我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处于左翼力量更加强烈的影响之下。战
争期间,她结识了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她的工作曾经给予帮助和指导。虽然
她本人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她感到他们所献身的、所实践的比西方的政治观
点更适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她编辑的杂志就是由上海共产党地下
组织指导的。她看到了蒋介石政治的腐败,作为一个爱国者,她只能支持共
产党。
    1993年10月,凤子在回忆文章《迎接金婚——八十自述》中写道:
    “长年相守、相伴,自然成为精神上、生活上的老伴。
    我们爱过、怨过,只有今天似乎才有所相知,才相互了解彼此的为
    人、脾性、喜怒哀乐,漫长的岁月、战争、‘运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人的性情有时几乎被扭曲了。直到今天,我们似乎才发现彼此的长处
    和弱点。”
    “我们珍惜我们的余年,平静、愉悦、安定、和睦的余年!回首往日,
    逝去的年月也有弥足珍贵的。那动荡的时日一去不复返了。回顾走过
    的路坎坎坷坷的经历,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走过来的。”
    在她的这篇长文中,她对我们将近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总结的翔实而
又准确。我想起,在我们婚后所有这些年的生活中,在她的这部回忆录之前
的任何文章中,她从来没有提到过我,而此文好像是打开了防洪闸,她的爱
和赞美一下倾泻了出来。我非常之感动。
    凤子于我不只是一个妻子,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中国
和我之间的一条不断溪流,其间流淌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精
髓。由于凤子,我才能适应并且心满意足地生活在中国,她已成为我的中
国。凤子,Phoenix,凤凰,我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了解和热爱中国龙,使
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的中国的凤。
    凤子在我的文学翻译中,在我的写作中,在我的国际活动中,都给了我
非常大的帮助。她使我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爱和对中国文化的欣赏。我深
深地感激她。
    只是现在,她离去以后,她多方面的大量成就才逐渐为世人认识。她除
了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还是一个舞台上和银幕上的女演员,一个小说作
 家,一个编辑,一个戏剧家,一个地方戏的支持者,一个影剧评论家,一个成
长中的人才的发掘者,一个能干的行政管理人。
    凤子去世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她工作多年的《剧本》月刊为她举行的
“追思会”上,朋友们和同事们赞扬她坚定地忠诚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
业——她终生从事的戏剧事业;赞扬她对不诚实行为和腐败直言不讳的愤
恨;赞扬她对人的关心,她对名利的全然淡泊。
    海内外认识她的人纷纷发来传真和信函,哀悼这位十分“令人喜欢的”、
“可爱”、“聪明”、如此“热情的”、“美好的人”的离去。
    幸运的是她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可以从中听到她的声音,欣赏她的天
资、她的文采,感觉到她活泼的思想。我细心阅读它们,借以得到慰藉——
我发现它们都是关于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精心刻画的印象,这些印象加在一
起,构成中国过去50年历史的一幅精美的镶嵌画。凤子如诗的散文,不仅很
美,而且给我很丰富的知识。只要人们能阅读,她将永存。
    生活在继续,凤子喜爱的美丽的花朵绽放出鲜艳的色彩,散发出馥郁的
馨香!
    (选自宋蜀碧译,沙博理著《我的中国》)

三十一、在上海结婚
    《人世间》编委之一的冯亦代恶作剧般地向《文汇报》要了5美金,他
说,若他们给,他将提供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信以为真,果真付了5美
金。不久,《文汇报》突然刊登了一则小消息:“凤子将定于5月和美国律
师沙博理结婚。”凤子不想大事铺张,只想两个人到杭州旅游一趟,然后
登上报算了。但《文汇报》消息一刊出,每天打给凤子的电话不断,而且
礼物也源源不断地送来。
    沙博理在上海姚主教路一栋楼房二
层楼上,有一套一厅一室的房间,他把当
律师挣来的钱几乎都投入到这间楼房的
装修上了。
    房子很快装修好了。然而凤子和沙
博理结合毕竟是一桩涉外婚姻,这对凤
子来说也是一次婚姻冒险。凤子和沙博
理相识不久、相知不深,但她心里有本
账,沙博理单纯、善良,值得信任。凤子
知道,她现在在沙博理心中的特殊位置。
他十分关心凤子的一举一动,如果约会
迟到了他非要问明原因。
    有一次,凤子从香港乘飞机返回上
海,途中天变了,飞机要在南京降落,司
机本人仍飞上海,因为是周末,凤子怕在
南京转火车,又是雨夜,不如随着飞到上
海,机上乘客都下了飞机,只有凤子和另
一位乘客坚持飞上海。谁知上海机场已
灭了灯,一片漆黑,因为南京机场电话通
 知本次航班不飞上海了。到了上海之后,飞机在上海机场上空盘旋了近
一个小时,最后迫降虹桥机场。到达机场,黑灯瞎火,地勤人员早都散了,
留下的值班人员接待了机上仅有的两位乘客。凤子回到万岁馆寓所,沙
博理正在凤子寓所焦急地向机场打电话,想不到凤子竟然活生生地站到
他面前,沙博理抱着凤子几乎哭了出来。在凤子眼里沙博理英俊、潇洒,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尤其是对凤子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凤子认定了要
嫁给沙博理。但和沙博理结婚还要征得她父亲封鹤君同意,这也是对父
亲的尊重。凤子父亲封鹤君是清光绪辛丑科举人,当凤子把自己要与沙
博理结婚的事告诉他征求意见时,他居然对女儿离婚后再嫁异族没有丝
毫意见。父亲的理解与支持,让凤子更增强了与沙博理结婚的信心和
勇气。
    凤子和沙博理在1948年5月16日结婚,他们用中文签写了一份简
单的结婚声明,一位司仪、一位介绍人和一位证婚人也在那上面签了名。
沙博理也在上海的美国领事馆登记了
结婚这件事。
    凤子的婚礼在沙博理一手经营的
新居——姚主教路一栋楼房二层楼上
一套一厅一室内举行,郑振铎是证婚
人,方令孺是介绍人,他们的好朋友谭
宁邦、舒子章、凌璃如参加了仪式,凤子
和沙博理在结婚证书上签名盖章,然后
乘车到静安寺路美华大酒店接待祝贺
的客人。参加婚宴的朋友很多,熊佛西
喝醉躺在地上不起来,沙博理也被朋友
灌醉大吐不已。在6月的《文潮月刊》
“文坛一月讯”中详细报道了凤子结婚
的情况。其文日:“女作家凤子于上月
十六日下嫁美人沙博理,证婚人及介绍
人由中美双方各请二人担任。凤子请
的是郑振铎做证婚人,女诗人方令孺做
介绍人。结婚仪式在上海姚主教路新
寓举行,婚书为半月形之册页式,二册
相合,恰成满月,绝精美,首页由熊佛西绘并蒂莲,次页为赵清阁题辞,以
(依)次由参加婚礼者纷纷题贺词。”冯亦代在贺词中改古诗句“佳人已属
沙吒利”为“美人已属沙博理”,大家听后记忆颇深,也为凤姐终有归宿而
高兴。
    沙博理把新婚居所布置得很幽雅、宁静,墙壁是浅蓝色的,客厅和卧
室用布幔隔开,居住很舒适。凤子的新居生活是愉快的,沙博理每天8点
钟到律师事务所。凤子此时还在昆仑影片公司参加拍摄欧阳予倩写的电
影剧本《关不住的春光》,凤子在剧中饰演了一个角色,赵丹、王人美是这
部片子的主要演员,凤子的角色是王人美饰演角色的姐姐,是一个地下工
作者。因为拍戏多在晚上,凤子的戏虽然不多,但有时要连续拍到后半
夜,拍戏时沙博理每晚都到摄影棚来等凤子,接她回家,有时拍到天亮,沙
博理也等到天亮。沙博理与凤子婚后生活十分甜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绮才玉貌:凤子图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