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进著
页数:27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9142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世纪中叶,冷战文化与华语语系文学无疑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关键词,本论著尝试将冷战文化、跨区域华语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三者之间的互动进行整合研究,从文学区域互动、冷战文化因素和华语语系文学的三重视野中,构造出一副迥异于时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宏阔文学版图和研究视野。
作者简介
金进(1979一) 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新加坡《南洋学报》副主编,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12—2016)、台湾东华大学(2011—2012)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2007—2011)。目前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编“文化中国与东南亚汉学丛书”和“世界华文文学名家自选集书系”。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哈佛东亚系访问学者。已出版《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马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疆界》等学术专著三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十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本书特色
在二十世纪中叶,冷战文化与华语语系文学无疑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关键词,本论著尝试将冷战文化、跨区域华语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三者之间的互动进行整合研究,从文学区域互动、冷战文化因素和华语语系文学的三重视野中,构造出一副迥异于时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宏阔文学版图和研究视野。
目录
序言关于“华语语系(文学)”理论的溯源与批评
第一章 战争文化、南下文人与新加坡华文文学(1937–1965)
第二章 左派文人视野中的英殖历史再现——汉素音与《餐风饮露》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第三章 冷战文化、青春书写与影像表现——以《星星·月亮·太阳》《青春之歌》和《蓝与黑》为中心的文学考察
第四章 光影中的冷战——以1950、60年代星港两地电影互动为研究对象
第五章 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对现代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第六章 冷战与文化中国——跨界行旅与温瑞安武侠小说创作的关系
第七章 胡兰成文化理念的践行与失败——以台湾“三三集刊”为中心的考察
第八章 缺憾还诸天地——王文兴小说的主题研究
第九章 冷战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马文学——以《大学论坛》(新)和《蕉风》(马)两大期刊为讨论对象
第十章 冷战、南来文人与现代中国文学——以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师资为讨论对象
第十一章 文学郭宝崑——剧本世界及其创作心理的分析
第十二章 华校情结、代际区隔与国族意识——对新加坡华人国族意识建构历史的文学考察(1965—2015)
第十三章 华人历史、国族认同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合谋——以新加坡贺岁电视剧《信约》三部曲为分析对象
后记
第一章 战争文化、南下文人与新加坡华文文学(1937–1965)
第二章 左派文人视野中的英殖历史再现——汉素音与《餐风饮露》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第三章 冷战文化、青春书写与影像表现——以《星星·月亮·太阳》《青春之歌》和《蓝与黑》为中心的文学考察
第四章 光影中的冷战——以1950、60年代星港两地电影互动为研究对象
第五章 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对现代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第六章 冷战与文化中国——跨界行旅与温瑞安武侠小说创作的关系
第七章 胡兰成文化理念的践行与失败——以台湾“三三集刊”为中心的考察
第八章 缺憾还诸天地——王文兴小说的主题研究
第九章 冷战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马文学——以《大学论坛》(新)和《蕉风》(马)两大期刊为讨论对象
第十章 冷战、南来文人与现代中国文学——以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师资为讨论对象
第十一章 文学郭宝崑——剧本世界及其创作心理的分析
第十二章 华校情结、代际区隔与国族意识——对新加坡华人国族意识建构历史的文学考察(1965—2015)
第十三章 华人历史、国族认同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合谋——以新加坡贺岁电视剧《信约》三部曲为分析对象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