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震,肖卫民主编
页数:435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91429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集。2017年是该论坛值得纪念的十周年,论坛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轮流举办,本届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论集共收经参会学者精心修订的学术论文19篇,主题为“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构成核心议题。论集的出版对于推动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增进彼此互动互鉴、多元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吴震,江苏丹阳人,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日本国际井上圆了学会理事,曾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等职。主要专著有:《阳明后学研究》(增订版)、《罗汝芳评传》、《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繁体版、简体版)、《精读》、《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论集》、《东亚儒学问题新探》、《朱子思想再读》等;编著有:《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等。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集。2017年是该论坛值得纪念的十周年,论坛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轮流举办,本届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论集共收经参会学者精心修订的学术论文19篇,主题为“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构成核心议题。论集的出版对于推动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增进彼此互动互鉴、多元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录
从“以公言仁”看儒学“公共性”
知识与德性——论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
“化性”如何可能?——荀子的性恶论与道德动机
儒家传统与现代化——论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实践经验
论明代儒学与统治思想之融通
第二单元 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三年之丧中的君、父之义——以早期儒家礼学为中心
儒家礼制的重省与深化——以20世纪40年代中央大学学者议定第一礼制观点为借镜
20世纪中国的法治概念与法家思想
孟子义利观的现代意义
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实践:本土心理学的研究
容受与体情:儒学与当代伦理
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阳明心学的“心态”向度
“晚明”时代、中国“近代”与阳明学的文化理想
钱穆论文化学与教育之洞见——从三则反儒案例谈起
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春秋决狱”的“忍杀”一面——西汉中期淮南、衡山之狱探微
经学传习与中国古典学术的新使命——从重新整理《十三经注疏》说起
重视谦虚的当代价值
西寻儒学:寻索儒学走向西方的踪径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