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振威著
页数:18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203301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基层社会的有序整合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有自生性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这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基层地区出现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社会中寻求借鉴与帮助。海南杞方言黎族支系的合亩制村落中就保留着比较多村落整合的传统因素。虽然合亩制等传统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基层社会的传统整合因素却保留了下来。这种传统性既体现在村落内部,亦表现在村际之间。该地区村际间的紧密联系与整合值得其它地区研究和借鉴。本论文主要使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海南杞方言黎族基层社会的传统及其现代遗存,尤其注重发现村际间紧密交往的传统及其形成机制。通过研究,作者认为,杞方言黎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形式而非本质,即传统村际交往和整合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性本身还有极大的保留,尤其表现在对交往主体价值层面的关怀。村际间的紧密交往与本地区的历史传统与习惯有关。正是由于传统的“共同在场感”形成机制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下来,基层地域社会的团结和整合就有了可能。基层地域社会整合所赖以形成的该种机制对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王振威,男,浙江淳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导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委托项目及多项中央高校社科基金,同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本书特色
基层社会的有序整合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有自生性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这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基层地区出现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社会中寻求借鉴与帮助。海南杞方言黎族支系的合亩制村落中就保留着比较多村落整合的传统因素。虽然合亩制等传统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基层社会的传统整合因素却保留了下来。这种传统性既体现在村落内部,亦表现在村际之间。该地区村际间的紧密联系与整合值得其它地区研究和借鉴。本论文主要使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海南杞方言黎族基层社会的传统及其现代遗存,尤其注重发现村际间紧密交往的传统及其形成机制。通过研究,作者认为,杞方言黎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形式而非本质,即传统村际交往和整合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性本身还有极大的保留,尤其表现在对交往主体价值层面的关怀。村际间的紧密交往与本地区的历史传统与习惯有关。正是由于传统的“共同在场感”形成机制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下来,基层地域社会的团结和整合就有了可能。基层地域社会整合所赖以形成的该种机制对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超越村庄层次的几种经典研究
二 “村庄范式”在当前学术研究中的体现
三 地域社会及共同体理论研究
第三节 理论观照、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理论观照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创新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社会整合
二 村落联盟与准村落联盟
三 合亩制
第六节 田野调查经历
第二章 走近三个黎村
第一节 自然与人文生境
一 自然生境
二 人文生境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
第三节 三个黎村概况
一 同饮一溪水的同姓之村:南门村和什守村
二 曾共耕一片地的亲戚之村:南打村
第三章 传统村际关系
第一节 村际间的社会与政治组织
一 “峒”组织:黎族历史上的村落联盟
二 村落之间的联盟以及峒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村庄内的社会与政治组织
一 超越经济意义的传统组织:合亩及合亩制度
二 合亩制在村落联盟中的作用
第四章 现代村际关系
第一节 村际关系形式上的变迁
一 改革开放之前:较为封闭的村际关系
二 改革开放之后:融入现代元素的村际联系
三 变迁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村落生活中不变的传统
一 宗教信仰
二 社会生活
三 现代村庄社会生活
四 合亩制形式的遗存
第三节 村际间的日常合作与竞争
一 村际间日常合作
二 村际间竞争关系
三 异常团结的村落群体
第五章 “共同在场感”与紧密村际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 黎族社会的交往风习
一 弥漫着酒气和喧闹的村落
二 频密不断的人情往来
第二节 “共同在场感”的构建
一 大型聚会
二 日常生活中数不清的聚会
三 刻意制造出来的聚会需求
第三节 村际交往的“整村”特征:形式亲缘关系
一 “兄弟村落
二 普遍的“形式亲缘关系
三 形式亲缘关系的组织基础:“做头”制度
第六章 结论
一 村际关系发生了形式而非本质的变化
二 现代村际关系模式源自传统的实践
三 “共同在场感”造就了地域社会的整合
四 地域社会研究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