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战国策/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

封面

作者:聂超军译注

页数:390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9250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本书广征博引,对其内容作了详尽的注释。其记载的这些谋臣策士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游说案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来学习借鉴游说、劝说别人的策略和技巧,并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

聂超军:曾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对国学经典解读有较为深刻的研究。 现主要从事青年国学课堂国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授课工作。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力量。
1. 内容上,本丛书采用“原典+注释+译文”的形式,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不仅让读者更好领会经典的内涵,这样的架构方式也更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既立足经典,又兼顾了历史传承与当代人的需求。
2.无障碍阅读。丛书将原典中生僻的字词都进行了拼音标注,同时重点字词、句子、人物等重点详细解释,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顺畅。
3. 每册图书配以精美插图,排版简约精致,简体横排,稀疏有秩,读起来非常轻松。
4.装帧典雅,双封裸脊,具有古典韵味;书名字体来自清光绪年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秀润华美,正雅圆融。封面装饰图案是从书籍对应年代中寻找铜器、壁画、玉器、家具中的纹饰图案 。特殊工艺,考究用纸,简约大气,封面图片烫彩色漆片,书名烫黑色漆片,封面用深黄大地纸,富有肌理感,内封用牛皮纸,具有历史感。
5.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为国别体史书。全书400多章,共33卷,约12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由于内容庞杂,本书只选取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加以注释、翻译,并配以精彩读解,以期使读者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领略传统国学的博大精深。

目录

卷一 东周策
一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二 秦攻宜阳
三 东周欲为稻
卷二 西周策
一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二 雍氏之役
三 苏厉谓周君
四 司寇布为周 谓周君
卷三 秦策
一 苏秦始将连横
二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三 陈轸去楚之秦
四 齐助楚攻秦
五 楚 齐,齐举兵伐楚
六 医扁鹊见秦武王
七 秦武王谓甘茂
八 甘茂亡秦且之齐
九 秦客卿造谓穰侯
十 范雎至秦
十一 蔡泽见逐于赵
十二 秦王欲见顿弱
十三 或为六国说秦王
十四 谓秦王
十五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十六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十七 四国为一
卷四 齐策
一 靖郭君将城薛
二 靖郭君善齐貌辨
三 成侯邹忌为齐相
四 邹忌修八尺有余
五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六 秦伐魏
七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八 昭阳为楚伐魏
九 秦攻赵长平
十 孟尝君将入秦
十一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十二 齐欲伐魏
十三 齐人有冯谖者
十四 齐宣王见颜斶
十五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十六 齐人见田骈
十七 苏秦说齐闵王
十八 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
十九 齐闵王之遇杀
二十 齐王建入朝于秦
卷五 楚策
一 荆宣王问群臣
二 江乙说于安陵君
三 楚怀王拘张仪
四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五 苏子谓楚王
六 张仪逐惠施于魏
七 魏王遗楚王美人
八 庄辛谓楚襄王
九 天下合纵
十 楚考烈王无子
卷六 赵策
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
二 武灵王平昼间居
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四 秦围赵之邯郸
五 郑同北见赵王
六 五国伐秦无功
七 客见赵王
八 赵太后新用事
卷七 魏策
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二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三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四 魏惠王死
五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六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七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八 魏王欲攻邯郸
九 信陵君杀晋鄙
十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卷八 韩策
一 申子请仕其从兄宫
二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三 秦、韩战于浊泽
四 齐令周 使郑
五 史疾为韩使楚
六 韩傀相韩
七 或谓韩公仲
八 秦大国
九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卷九 燕策
一 人有恶苏秦于燕
二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三 苏代为燕说齐
四 昌国君乐毅
五 赵且伐燕
六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卷十 宋卫策
一 公输般为楚设机
二 智伯欲伐卫
三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卷十一 中山策
一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二 中山君飨都士

节选

【原文】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② 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③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注释- ①九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又用为礼器。多以青铜铸成,三足(或四足)两耳。九鼎相传为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成,遂为传国之重器。②谓:对某人说。③图:考虑,计议。

【译文】 秦国发动军队逼近洛阳城下,向东周朝廷索要九鼎,周君为这件事感到忧虑,就告诉了大臣颜率。颜率说:“大王不必忧虑,请让臣去向东方的齐国借兵救援。”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秦国的这种行为残暴无道,想要发动军队来周索要九鼎,周的君臣在朝廷里商量对策,与其将九鼎给秦国,不如将它送给大国。能够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将会给您留下美名;能够得到九鼎,将是厚重的宝物。请求大王考虑一下这件事。”齐王听了大为高兴,就调集了五万人的军队,派遣陈臣思做大将,前去救援东周,于是秦国的军队撤退了。

【原文】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
“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① 壶酱甀② 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③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④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注释- ①醯(xī): 醋。② 甀(zhuì): 瓮。③ 漓然: 水渗流的样子。④(wǎn):牵引。

【译文】 齐国向东周索要九鼎,东周君又为九鼎的事感到忧虑。颜率说:“大王不必忧虑,请让我再去东方解除您的忧虑。”于是颜率又来到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依靠齐国发兵相救的义举,才使得君臣父子能够保全,所以东周愿意献出九鼎,但不知道贵国将要走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送到齐国呢?”齐王说:“我打算向梁国借道。”颜率说:“大王您不能向梁国借道。梁国的君臣也都想要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谋划这件事情已经很久了。九鼎运入梁国的境内,必定不能再运出了。”齐王说:“我打算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大王您也不能这样做。楚国的君臣也想要得到九鼎,他们在叶庭之中也谋划很久了。如果九鼎运入楚国境内,也必定运不出来。”齐王说:“我到底要从哪条道路才能把九鼎运送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们东周的君臣也在私下里为大王忧虑这件事情。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之类的东西,能够揣在怀里、用胳膊夹着或者用手提着就带到齐国;它也不像鸟群聚集或乌鸦飞散、兔子狂奔或骏马飞驰一样,顷刻之
间就来到齐国。过去西周讨伐殷商的时候,得到九鼎,一只鼎都要九万人一起才能够抬动,总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用到的兵士和工匠以及所需要准备的器械和被服用具更是难以计数。现在大王即使有那么多的人,但从哪条道路运送呢?因此我私下里为大王忧虑这件事情。”齐王说:“你多次来到我齐国,还是不
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您快点决定从哪条道路来运送九鼎,我东周迁移九鼎来等待您的命令。”于是齐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想法。

【解读】 九鼎相传是夏禹收九州之金而铸成的,后来成为“传国之重器”。它代表着周王室在各诸侯国中的宗主地位。但是历史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质上已经没有哪个诸侯国再把周王室当作自己的宗主国而放在眼里。不过九鼎在周君以及其他诸侯国君的心目中,依然是周王室权威的象征。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征战攻伐,战国七雄都想得到九鼎,兼并其他诸侯国,成为天下新的霸主。秦国发动军队来索要九鼎,就是想要取代西周的宗主地位,统一各国,称霸天下。九鼎的确是非常重的。在2007 年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中原祭祖活动中所复制安放的九鼎,是用现代化的大型起重机来运送的,可见
九鼎确实并不那么容易搬运。当时周王室的力量已经非常弱小,而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能够和它相抗衡的,也只有位于东方的齐国。所以颜率要到齐国去请求援兵。本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颜率(游说主体)游说齐王(游说客体),请求齐王派出军队吓退秦国军队。在国君面临给与不给九鼎的两难选择的时候,颜率挺身而出,他对当时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明显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胸有成竹地毛遂自荐,要到东面的齐国去搬救兵。他见到齐王,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游说策略(游说本体),首先称赞齐王派出军队挽救周王室的危难是义举,称赞齐国是大国;其次许诺将九鼎送给齐国。也就是说,他一方面用好听的话来赞美齐王,使齐王得到了心理上的虚荣和满足,听了这话,他已经有点飘飘然了;另一方面许诺齐王以现实的利益,使齐王有了做出派出军队这一决策的直接动力。而客观上,齐国又是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这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它能够实现让秦国军队退却的目的,所以,有了这两方面实实在在的好处,“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接着本篇又讲述了第二件事,依然是颜率游说齐王,让齐王打消索要九鼎的念头。周王室依靠齐国军队的力量吓退了秦国军队之后,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齐王要求颜率兑现送给他九鼎的诺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点。颜率又来见齐王,这次他主要采取的游说策略是:在答应送给齐王九鼎的前提下,摆出运送九鼎面临的两个实际困难。一是运送路线无法解决。由于齐国和周之间隔了梁国和楚国,齐王先后提出了借道魏国和楚国两条运送路线。颜率摆出了梁国君臣和楚国君臣都对九鼎觊觎已久的事实,否定了齐王借道运送九鼎的设想。二是搬运九鼎的人和设备难以解决。由于九鼎体积大、重量大,搬运九鼎需要数十万人,需要大量的搬运工具和后备物资,齐王同样都无法解决。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探讨和辩难,颜率巧妙地将皮球踢给了齐王,又一次化解了周君的危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战国策/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