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

封面

作者:郑玉玲

页数:45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471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闽台社会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中找寻闽台两地的文化渊源,又从区域社会的民俗事象观照民间舞蹈的形态与流变。通过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互动融合研究、传承保护研究,为海峡两岸舞蹈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从舞蹈学领域提高闽台两地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综合考察、全面梳理闽台民间舞蹈的形成过程和流变特征,探讨闽台舞蹈文化关系,为闽台区域文化研究和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舞蹈学领域的积极贡献。研究成果显然在一定意义上已超越了一种民间艺术门类的研究而赋予它更具现实意义的内容。

作者简介

郑玉玲,女,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舞蹈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工作副院长,漳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福建省舞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从事高校舞蹈教学、创作与研究二十七年,致力于海丝文化与闽台民间舞蹈艺术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闽台民间舞蹈研究》、福建省教改项目《基于海丝文化视野的闽南民间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闽台大神尪傩舞的源流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系列科研基金课题,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独著出版《闽台民间舞蹈研究》2013年荣获国家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漳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年论文《台湾传统舞蹈发展与闽台舞蹈文化关系》荣获两岸女科学家跨学科交流课题论文评审比赛二等奖。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论文被转载与收录。多次受邀赴台湾地区、东南亚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两岸和海丝舞蹈文化交流与讲学。

本书特色

从闽台社会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中找寻闽台两地的文化渊源,又从区域社会的民俗事象观照民间舞蹈的形态与流变。通过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互动融合研究、传承保护研究,为海峡两岸舞蹈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从舞蹈学领域提高闽台两地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综合考察、全面梳理闽台民间舞蹈的形成过程和流变特征,探讨闽台舞蹈文化关系,为闽台区域文化研究和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舞蹈学领域的积极贡献。研究成果显然在一定意义上已超越了一种民间艺术门类的研究而赋予它更具现实意义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闽台民间舞蹈简史1第一节 福建史略及闽南舞蹈的形成和发展1一 福建的早期开发与古闽越舞蹈文化1二 西晋至唐宋以来中原汉人入闽与中原舞蹈文化的播植8三 海丝之路外来舞蹈文化与福建本土文化的融合11第二节 闽台民间舞蹈的区域文化特质23一 闽台舞蹈文化的一体多元性特质24二 闽台舞蹈文化的海洋开放性特质28三 闽台舞蹈文化的兼容创新性特质30第三节 闽台文化交流史略及闽台传统舞蹈的流播32一 史前的考古遗存—亲缘关系33二 秦汉至明清记载—史缘关系33三 闽台文化交流—文缘关系36
第二章 闽南民间舞蹈艺术39第一节 闽南民间舞蹈的类型区划39一 闽南民间舞蹈的类型39二 闽南民间舞蹈流传地区57第二节 闽南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59一 载歌载舞 踏谣戏弄59二 托物寄情 虚实结合60三 争奇较技 即兴起舞61四 舞以象和 和谐寓意61第三节 闽南民间舞蹈风格特征与动律特点63一 闽南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63二 闽南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与文化成因68
第三章 闽南民间舞蹈个案73第一节 和谐强劲、刚柔相济—大鼓凉伞73一 “大鼓凉伞”的文化生态印象73二 “大鼓凉伞”的舞蹈及音乐特征98三 “大鼓凉伞”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演变的启示117第二节 远古神韵、傩舞遗存—大头尪仔130一 漳州浦南“大头尪仔”文化背景130二 漳州浦南“大头尪仔”艺术特征135三 漳州浦南“大神尪”傩舞的价值体现140第三节 唐宋遗风、庄重诙谐—竹马灯145一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马灯”的文化生态145二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马灯”的舞蹈特征149三 南靖金山新村村“竹马灯”的研究价值152第四节 闽海征战、雄浑多变—藤牌舞153一 藤牌舞的历史渊源153二 藤牌舞的艺术特征155三 藤牌舞的文化价值165第五节 踏火吟唱、咬旗阵式—哪吒鼓乐167一 漳州哪吒鼓乐仪式表演内容167二 特殊的迎送仪式“踏旗花”的表演形态分析173三 漳州哪吒鼓乐仪式表演的特点175
第四章 台湾民间舞蹈文化179第一节 从台湾传统舞蹈发展轨迹探寻闽台舞蹈文化关系179一 台湾原住民舞蹈与古闽越文化的亲缘关系179二  明清以来以汉族移民为主体的闽台舞蹈文化体系181三 日据时期闽台同步发展的中断与民众对传统艺术的自觉守护184四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经典、民俗传统并存的舞蹈文化建构185五 本节结语188第二节 台湾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分布189一  台湾民间舞蹈源流189二 台湾民间舞蹈区系190三 台湾福佬系艺阵分布地区190四 台湾民俗活动与民俗表演艺术191第三节 台湾福佬系民间艺阵的分类193一 载歌载舞的阵头193二 舞而不歌的阵头198三 歌而不舞的阵头204四 纯乐器的阵头205五 化装游行的阵头208第四节 台湾民间舞蹈的发展规律和文化特征211一 台湾民间舞蹈的发展规律211二 台湾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215
第五章 台湾福佬系民间舞蹈个案219第一节 傩舞神威、威仪震撼—大神尪仔阵219一 台湾“大神尪仔阵”的概况219二 台湾“大神尪仔阵”的艺术特征225三 台湾“大神尪仔阵”的文化传承—多元化的保存与创生232第二节 状元游街、多元阵势 — 布马阵236一 宜兰“布马阵”精华236二 宜兰“布马阵”的动律分解240三 宜兰“布马阵”的音乐风格259四 宜兰“布马阵”的文化价值260第三节 闽南念歌、土俗小戏 — 本地歌仔263一 台湾“本地歌仔”发展概况264二 台湾“本地歌仔”的舞蹈特征268三 台湾“本地歌仔”的音乐特征275四 台湾“本地歌仔”的剧目特色277第四节 鼓伞闽风、激情跳跃 — 跳鼓阵278一 以左右摆胯为主的跳跃动律—力与美的结合279二 以鼓为中心的阵势花样—奔放激情呈现280三 易于操化的规整锣鼓节奏—明快和谐缭绕282四 艺术形态特征蕴含的民俗寓意—审美取向的表达283第五节 三月“疯妈祖”—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表演286一 台湾妈祖信仰之源流考287二 台湾大甲妈祖祭典绕境进香的十大仪式289三 台湾大甲妈祖绕境仪式表演的基本概貌295四 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表演的文化内涵304
第六章 闽台民间舞蹈比较313第一节 闽台“车鼓”比较313一 闽台车鼓舞蹈比较分析313二 从舞蹈特征看闽台车鼓文化关系321第二节 闽台“拍胸舞”与“打七响”比较322一 闽南“拍胸舞”与台湾“打七响”概况322二 闽南“拍胸舞”与台湾“打七响”的共同特征324三 台湾承继闽南“拍胸舞”的文化渊源327第三节 闽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比较328一 台湾“跳鼓阵”与闽南“大鼓凉伞”的文化基因特征328二 台湾地域人文因素与“跳鼓阵”的舞蹈文化特性335
第七章 闽台民间舞蹈关系339第一节 闽台民间舞蹈与人文背景339一 社会环境对闽台民间舞蹈的影响339二 地域文化对闽台民间舞蹈的影响349第二节 闽台民间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360一 闽台民间舞蹈的审美意象360二 闽台民间舞蹈的审美情趣364第三节 闽台“大神尪”傩舞的文化人类学阐释367一 “大神尪”傩舞的文化属性367二 “大神尪”傩舞的文化价值373第四节 闽台民间舞蹈当代文化转型与传承发展的思考378一 闽台民间舞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当代新形态378二 闽台舞蹈文化传统与文化生态系统382三 闽台民间舞蹈文化的当代传承途径385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闽台舞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402
结 语415
主要参考文献419
后 记42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