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春敏著
页数:24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310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研究》尝试系统梳理阐释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涉及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资本的空间批判、空间正义、身体政治学、后现代主义时空体验以及空间乌托邦等多个主题,这些主题不仅是理解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基石,亦建构了一个把握当代人类空间生产的概念体系,《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研究》认为,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旨在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中加入空间视阈,在知识论层面是积极的,对推进空间研究及其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作者简介
李春敏,女,博士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欧洲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作研究员,上海市阳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空间哲学,致力于从学理上拓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维度及其相关重大理论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叙事中加入空间视阈。出版个人专著1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参与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关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何以可能、阐释路径及过程辩证法的阐释,既全面地呈现了哈维的相关思考,同时又溢出了哈维空间理论的边界,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保持着一种深度对话姿态。其二,关于空间正义的理论阐释,包括:空间正义的三个维度、基于过程的空间正义等,夯实了“空间正义”这一哈维空间批判理论重要范畴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其三,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时空体验,相关阐释较好地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定时空性,以及这种时空体验在资本权力与意识形态变迁的深刻关联中扮演的角色,对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空间体验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启示。其四,关于空间乌托邦、两种乌托邦话语的探讨,导向了一种“行动的乌托邦”和现实的集体行动方案的建构,是对哈维空间理论的一种新阐释。
目录
一、“我们在哪里?”——空间与时代特征
二、“我们去哪里?”——资本与空间乌托邦
三、说明
第一章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第一节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何以可能?
一、对地理学传统的知识论反思
二、对传统历史叙事的话语批判
第二节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阐释路径
一、历史的观念与空间
二、历史的本质与空间
三、历史的规律与空间
四、历史的动力与空间
五、历史的价值选择与空间
第三节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展开
一、历史辩证法是一种“过程辩证法”
二、社会过程与空间的生产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学阐释
第一节 资本历史生成的地理学
一、“地理大发现”与资本原始积累
二、劳动者与劳动客观条件的空间分离
三、资本关系生成的历史地理性
第二节 资本运动与空间布展
一、交换关系的空间解放
二、资本权力的空间延展
三、资本要素的空间规划
第三节 资本的矛盾与空间修复
一、资本循环及其矛盾
二、“空间修复”与空间重组
三、“地理不平衡发展”与“可能的政治学”
第三章 当代空间正义:可能性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空间正义:一种理论阐释的可能性
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的空间正义
二、作为一种政治话语的空间正义
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空间正义
……
第四章 作为积累的身体与身体政治学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的时空体验
第六章 乌托邦与“希望的空间”
参考文献
节选
《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研究》: 货币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已出现,但前资本主义时代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经济,表现在经济交往依赖于特定的地理空间,货币的“质料”特征凸显,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生产和交换主要是地方性的、偶然的,不是每一种物品都能和任何一种物品相交换,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表征价值时也具有不稳定性。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经济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在其中,货币的“质料”特征让位于其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它使“产品”向“商品”的转换成为必要和普遍的经济行为,人类的经济交往第一次找到了一种被制度化了的、从地方的异质性剥离出来的某种普遍性尺度。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公分母,它不仅是流通手段,更是价值尺度和评价准绳,是“作为衡量人类欲望、使用价值和各种‘自然’要素和过程之异质性的共同手段”①,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的出现代表了“历史进程产生的最高尚、最值得尊敬的结果”②。 哈维认为“货币”内含着一种时空框架,一方面,货币的效力源于跨越不同空间的普遍性,货币为欲望和需要体系的考量找到了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货币使社会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找到了某种公认的表达,“一枚硬币可以带着它代表的权力漫游,穿越无数匿名之手、无数时代以及广阔的空间——假设在能指和进行指示的人那里都存在的信用、信念和信任成为时空关系建构的一部分”①,货币所释放的这种空间能量在由资本开创的世界市场中得以充分彰显,我们可以把这种空间能量称为一种具有空间聚合和配置功能的“空间生产力”,正是这种“空间生产力”使经济活动在时空向度上得以有序安排。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本身意味着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规划,发达的货币关系是现代经济交往的基石。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普遍性尺度的货币又代表了一种导向差异化的社会力量,表现在以货币为基础的现实市场行为为高度分散化和特殊主义的决策提供了实现路径,具体来说,货币可以购买由不同时空过程生产的、具有多种用途的商品,满足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把不同规模的时空运行过程联系起来,建构了一种与前资本主义时代完全不同的“人类交往地理学”。货币消解了传统社群的纽带,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社群”。货币指向的这种“多重他性”紧密联系着以市场调节为基石的个人自由和公平分配。在这里,货币代表着一种隐形的社会权力,是资本主义社会过程内在化的最重要的符号和标签,资本走到哪里,一种彰显它的货币拜物教就会在哪里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