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晓青,张点,何志森著
页数:185页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41822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武汉花楼街及周边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连续观察和记录居住其中的人、被人忽略的物, 以及那里发生的“混乱”活动, 用Mapping的研究方法和蠕虫的视野去理解和发掘其背后隐藏的规律和逻辑。
作者简介
胡晓青,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方向博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居住形态、传统聚落。在研究领域发表论文近十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多次获奖。兼任武汉珞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主持设计的湖北省枣阳市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暨创建4A旅游区提升规划项目荣获教育部2017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张点,荷兰屯特大学硕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博士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讲师。曾任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兼职教员、研究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访问学者。其设计、论文和艺术作品曾获各类奖项并均有发表。兼任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设计总监,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工作和艺术创作。 何志森(Jason Ho/澳大利亚),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兼职教授,扉美术馆馆长。曾在世界不同高校担任过教职或课程导师,其中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目前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本书特色
★对空间环境中人的观察和理解是设计的起点,要去观察人的真实的感知和使用,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这种观察和理解是现行设计教育普遍缺失的。Mapping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观察和理解的训练。
——汪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建筑》杂志副主编
★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是建筑基本的道理。人为“规划”的城市和由此营造的建筑,在这四理之间是清晰有序,还是表现为某种“混乱”的形态?观察人们在生活中用器物和建筑完成对空间的占有与使用,将人工环境组织起来。这种组织,是复杂的,也是“混乱”的清晰。
——万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
★捂脚炉、辟邪镜、小龙虾、生姜、板车、绷子床、老街巷、小摊贩,观察这些普通物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发现混乱表象下隐藏的行为逻辑和空间关系,十分接地气的工作方法
——张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目录
前言
题旨
绷子床组
背棕绳的人
一张床引发的社区活动
走近绷子大叔
从铜人像到走街串巷
唐蔡社区的秘密
只有一个地方生产绷子床
神奇的“让电”制度
绷子床:连接老城区的纽带
三种尺度
汤婆子组
街道的共鸣:发现汤婆子
一块砖能干什么:打铜作坊1:1视角
胡师傅的一天
祥兴店号传百年:胡师傅与老作坊的故事
徒弟教徒弟:历史和演变
布展
板车组
“我”的城市
“我”去工作
“我”和家族
“我”有装备
“我”想未来
照妖镜组
花楼街上的新参者
镜子位置暴露的信息
镜子的主人
意外的发现
……
生姜组
小龙虾组
邵大爷组
我们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