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颖著
页数:10,319页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12980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主观互动的角度分析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的主要语气词的语义, 把握其基本功能, 观察语气词在不同环境下对句子语气的作用及内部差异, 通过定量分析, 较为全面地展示出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口语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
作者简介
陈颖,1975年出生,四川内江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导,近期主要研究清末民初朝鲜汉语教科书,参编《早期北京话珍稀文献集成》,参加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汉语方言调查工作。
本书特色
《早期北京话语气词研究》基于大规模早期北京话材料,从主观互动的角度分析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的主要语气词的语义,把握其基本功能,观察语气词在不同环境下对句子语气的作用及内部差异,通过定量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出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口语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综述 …………………………………………………………3
1.3 研究意义 …………………………………………………………8
1.4 研究方法 …………………………………………………………9
1.5 语料类型 ………………………………………………………11
第二章 早期北京话语气词语义分析 …………………………………18
2.1 啊 ………………………………………………………………21
2.2 呢 ………………………………………………………………32
2.3 哪 ………………………………………………………………46
2.4 么/吗 …………………………………………………………53
2.5 罢/吧 …………………………………………………………64
2.6 了 ………………………………………………………………75
2.7 小结 ……………………………………………………………92
第三章 “啊”和“呀”“哇”“哪” …………………………………97
3.1 问题的提出 ……………………………………………………97
3.2 “啊、呀、哇、哪”的出现条件和分布 ………………………100
3.3 “呀”的性质及与“啊”的关系 ………………………………121
3.4 哪 ………………………………………………………………143
2 早期北京话语气词研究
3.5 “哇”的性质及与“啊”的关系 ………………………………145
3.6 “哟、呦、喴、呕、哢”的性质及与“啊”的关系 ……………147
3.7 小结 ……………………………………………………………154
第四章 “了”和“啦”的关系 ……………………………………156
4.1 问题的提出 ……………………………………………………156
4.2 早期北京话语料所反映的“了”的读音 ……………………157
4.3 “了”音变的四个阶段 …………………………………………182
4.4 “了”读音变化的性质 …………………………………………188
4.5 汉语方言的佐证 ………………………………………………192
4.6 小结 ……………………………………………………………197
第五章 “呢”和“哪”的关系 ……………………………………198
5.1 问题的提出 ……………………………………………………198
5.2 早期北京话语料所反映的“呢”的读音 ……………………201
5.3 “呢”读音变化的性质 …………………………………………232
5.4 “呢”语音形式的跨方言比较 …………………………………233
5.5 小结 ……………………………………………………………235
5.6 附论 ……………………………………………………………236
第六章 “么”和“吗”的关系 ……………………………………240
6.1 问题的提出 ……………………………………………………240
6.2 早期北京话语料所反映的“么”的读音 ……………………240
6.3 小结 ……………………………………………………………257
6.4 附论:《官话口语语法》所记“么”的读音问题 ……………261
第七章 “咧”“罢咧”和“否咧” …………………………………263
7.1 咧 ………………………………………………………………264
7.2 罢咧 ……………………………………………………………281
7.3 否咧 ……………………………………………………………286
7.4 罢了—罢咧—否咧—呢 ……………………………………290
7.5 附论:从“了、呢、吗”的弱化看《你呢贵姓》
的成书时间 ……………………………………………………292
第八章 结语 …………………………………………………………294
8.1 研究结论 ………………………………………………………294
8.2 研究启示 ………………………………………………………297
8.3 研究展望 ………………………………………………………301
参考文献 ………………………………………………………………303
语料文献 ………………………………………………………………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