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致
页数:276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80198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三十余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二十余年。展现了巴金感性、具象、血肉丰满、人情味十足的一面;还记述了巴金与沙汀、李健吾等现代作家的交往和友谊。
作者简介
李致,生于1929年,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联主席。
李致的父亲李尧枚是巴金的大哥。在与巴老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老的为人有不少独特的腹腔。巴老曾在给李致的信中说:“我离开世界以前,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你可能理解我多一些。”二十多年来,李致以纪实的笔法和随笔的风格,从多方面写出他心目中的巴老。
对于这些散文,有评论家与道:“由于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人物传记、辞典一类文体难以涉及的生动细节,因而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作家马识途在题为《情深文自茂》一文中谈到李致时说:“巴金的人格力量,无疑在他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困难的。”
本书特色
《我的四爸巴金》的作者李致,为巴金大哥——《家》中大哥觉新的生活人物原型——的儿子,从少年时与巴金(以川语喊作四爸)同睡一张大床始,至今已与巴金有六十多年的过往交接,贯穿了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
目录
永远不能记忆的四句话
讲真话的作家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
——记“文革”中去上海看巴金
两个“最后一息”
巴金的心
春蚕
巴金回故乡
寻找童年的足迹
巴金回乡侧记
——摘自一九八七年的日记
偏爱川剧
附录 新发现巴金谈川剧的书信
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巴金二三事
巴金与《雷雨》
故友情深
——巴金与李劼人的友谊
叔侄情
——谈小说《春》中海儿的原型
白发
他处处为人着想
——《巴金教我做人》后记
“萧珊仍和我在一起!”
不知如何弥补
心留巴老家
不忍告诉巴金
永恒的手足情
附录 李尧枚给巴金的信
带来光和热的人
附录 挽三哥(李健吾)
大妈,我的母亲
一定要学好中文
——珊珊不忘太爷爷的叮嘱
我终于理解父亲
照片引出的新情
“巴金赠书”章
巴老的头像
第一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五年)
附录 三辈人给巴老的信
第二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七年)
附录
“我们的关系不同!”
——忆沙汀
黄金般的心不会消失
——忆李健吾
何日再倾积愫
——怀念曹禺
支持建立“文革”博物馆
——我所知道的张爱萍
后记
讲真话的作家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
——记“文革”中去上海看巴金
两个“最后一息”
巴金的心
春蚕
巴金回故乡
寻找童年的足迹
巴金回乡侧记
——摘自一九八七年的日记
偏爱川剧
附录 新发现巴金谈川剧的书信
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巴金二三事
巴金与《雷雨》
故友情深
——巴金与李劼人的友谊
叔侄情
——谈小说《春》中海儿的原型
白发
他处处为人着想
——《巴金教我做人》后记
“萧珊仍和我在一起!”
不知如何弥补
心留巴老家
不忍告诉巴金
永恒的手足情
附录 李尧枚给巴金的信
带来光和热的人
附录 挽三哥(李健吾)
大妈,我的母亲
一定要学好中文
——珊珊不忘太爷爷的叮嘱
我终于理解父亲
照片引出的新情
“巴金赠书”章
巴老的头像
第一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五年)
附录 三辈人给巴老的信
第二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七年)
附录
“我们的关系不同!”
——忆沙汀
黄金般的心不会消失
——忆李健吾
何日再倾积愫
——怀念曹禺
支持建立“文革”博物馆
——我所知道的张爱萍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