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邓小平在鲁山

封面

页数:486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73256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在纪念邓小平1948年4月25日在鲁山作《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
今后的政策策略》报告60周年之际,《邓小平在鲁山》一书与我们见面
了。这对于我们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生平和思想,加深学习理解邓小
平理论,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鲁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抗日
战争时期,邓小平等就指挥抗日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为夺取抗战胜利
建立战略基地。1948年4月,邓小平和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一起率领中
原局、中原野战军机关来到豫西及鲁山。在半年时间里,邓小平和刘伯
承、陈毅等指挥部队整军经武,领导地方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成立了扩大
了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邓小平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委。
    在鲁山,邓小平作过四次重要报告,其中,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
一卷《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著名报告,就是他在鲁
山召开的中共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作的。他的报告总结和分析
了战略反攻以来全国和中原的胜利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的任务。文章
通过敌我双方对内线与外线作战这个战略方针的认识和实施,说明时机
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从而正确地回答了反攻的迟与早问题,指出:蒋
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要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这是他从长期反人民
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文章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论述在三五年内取
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条件。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
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
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这
篇文章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在革命斗争中从全局出发的战略思想和勇挑重
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显示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宽阔胸怀
 和党性原则。3个月后,邓小平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10月15日,在鲁山县城东程村,他在中共豫西区党委召
开的扩大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传达了中央九月会议精神。随后,邓小平
与陈毅奔赴郑州战役前线,直至他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指挥了淮海
战役。所以,我们说,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在豫西及鲁山地区的这一段
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我们感谢《邓小平在鲁山》一书的作者们,并对他们的辛勤劳
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刘金田
    2008年4月1日
 第一节中共豫陕鄂前委文献
一、中共豫陕鄂前委扩大会关于土改运动的总结
(1948年2月)
(一)五个月来土改的基本总结
    基本上执行了与执行着党的土改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消灭封
建与半封建的剥削制度。这表现在依靠贫雇上,是从贫雇人手,抓紧贫雇
的迫切要求,充分发动贫雇,满足贫雇的要求,树立贫雇的领导权,并在这
样的精神下团结中农。在联合中农上是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分给他们一
定果实,但不马上吸收农会,到一定时候,中农要求参加农会时,经过贫农
介绍加入,并要教育贫雇使其了解到要中农(以后改成一定要中农离开,
中农不行),但依靠中农也不行。在消灭封建与半封建剥削制度上,我们
采取放手发动群众的精神,这些基本上均是正确的。
  但有严重的偏向:
  首先,表现在一开始即错误的机械的搬用了不适应新区情况的彻底
平分土地、彻底消灭封建经济、彻底打垮封建势力的方针。随着对新区情
况的逐渐了解与实际工作的摸索,虽也感到在新区不能设想一次平、一次
彻底与需要有不同的策略步骤,并做了这样的规定,但因有快的思想作
祟,只有策略步骤的规定,没有划成阶段,因而实际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仍
是一切地主一齐打,甚至对富农也有采取没收办法的。这基本上忽视了
或否认了老区过去许多年的斗争经验,地主一次打不垮,农民觉悟一次提
不高。
    其次,是表现在一些政策观点上的“左”,如提出贫雇路线就是阶级
路线,就是群众路线,这样一方面是否定了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也就会发
生排斥中农与一切反封建分子,最少也会形成不积极的主动的去团结他
们,不在联合中农上积极的吸收与发动,中农参加运动不够,在组织口规
 定农会委员会有个别中农积极分子参加也可以,最好是与贫农团一致起
来,也就是说最好不要中农参加。在杀人问题上只强调群众路线与坚决
镇压反动祸首,但没有说明杀人越少越好,以及认为经过人民法庭的手续
怕会束缚群众手足等,因而在个别地区已开始发生乱打乱杀的现象。对
地主之工商业虽无明文规定,但思想上还是因袭老区后期群众要斗就斗
的左的精神,还有些地方曾规定给地主富农留坏地等。
    再就是表现了强调快。快曾在一个时期内支配了一切,并曾经片面
的过分的强调群(众)条件好,已经成熟了,一点就着了,无须酝酿了。又
以此为理由来支持了快,强调群众要求快,要求粗,要求乱,过分强调在行
动中组织,在行动中教育,以至群众要求带头就带,一两次也不要紧。再
与主观上的要求快结合起来,就在事实上忽视了或否认了必要的教育、酝
酿与组织工作,因而助长了形式主义、包办代替,实际上轻视了发动群众
的精神,把发动群众看的太简单了。另一方面就是对国民党地主力量认
识不够,再加以更多的注意满足群众的经济要求,忽视领导群众,反恶霸
与反反动分子的政治斗争,因而没有有计划的摧毁蒋党一套统治机构,则
更增加了群众的顾虑,便利了国民党地主打入我口的各种组织。再加上
武装斗争没有结合好,因而在地主武装反攻的面前就表现了无能,有些地
方就受了损失。以后对情况虽有了进步的认识与研究,并且批判对地主
力量认识不足,注意到了要摧毁蒋党的一套组织机构,但对群众除迫切要
求翻身外,对其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还差,则并未清楚的认识,特别是没
有jE面的批判了快。
    总之,上述偏向均说明了我们不根据新区情况(地富力量还很大、群
众觉悟尚差)与干部质量数量来决定策略步骤与工作快慢,而是一时急于
求成,犯了急性病。
    (二)今后群众工作与土改工作方针
    1、路线是依靠贫雇巩固的联合中农,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消灭封建制
度,同过去基本精神仍是一样。但毛主席对联合中农提得分量比这重些,
为了更好的执行这条路线,就必须要掌握毛主席说的两条原则:一是必须
满足贫雇农要求,这是土改基本任务;二是必须坚决团结中农,不要损害
 中农利益。
    2、策略步骤:必须明了为了消灭封建制度,只有坚定不移的立场还不   
够,还必须有正确的策略方针。根据我区几个经验证明,毛主席、中央给
新区土改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指示,“这种地区,群众尚未发动,
国民党和地主富农的势力还很大,我们一切尚无基础。因此,不应当企图
一下实行土地法,而应当分两个阶段实行土地法”。中央指示,“不要性
急,应依环境、群众觉悟程度和领导干部强弱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
度。不要企图在几个月内完成土地改革,而应准备在两三年内完成全区
的土地改革”。不应所有封建势力一齐打,而是应该分化敌人,各个击破,
随着群众觉悟性与组织性的逐步提高而逐渐扩大打击面。在总的方面,
打击面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口的10%。因之必须划做两个阶段来
做,在每个阶段内又分作几个步骤。这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党的土改路线,
更彻底的消灭封建势力,而不是保存封建制度;是为了更好的充分发动群
众,更实际的根据群众觉悟程度领导群众斗争,而不是限制群众要求,这
个策略步骤的规定合乎群众的要求,也就帮助我们更好的走群众路线。
    在第一阶段内是中立富农,专打击地主,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
步是结合剿匪收枪,建立政权,安定社会秩序,宣传各种政策等,进行必要
的宣传酝酿组织工作。
    第二步,发[动]群众,开展诉苦反霸运动,用群众力量摧毁蒋党各种
统治机构与自上而下的摧毁国民党各种统治机构(通缉与逮捕其首要分
子并瓦解其下层相结合),并分大地主恶霸的浮财,使经济斗争与政治斗
争结合起来,并结合群众性的剿匪收枪,这运动规模就会大,运动就会轰
轰烈烈。    .
    第三步,进一步发动群众,诉苦挖穷根,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分大中地
主土地,照顾小地主,不一定都要斗,可以个别接受献田,但不能造成献田
运动。
    第二阶段对富农多余的土地与财产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以及对
地主尚不彻底部分要进行斗争,达到彻底平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邓小平在鲁山》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