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陶金
页数:28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1451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对话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以对话人物的思想发展脉络为线索,从当代文明对话的主题及其现代意义、宗教对话理念及其佛学理论根基、文化对话范式及其研究价值等方面探究池田大作思想,为我国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考向度。本书围绕“池田对话”问题展开的理论分析,或可为我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对话、宗教对话理论,深化“宗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作者简介
陶金,1980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在国内外哲学、宗教学、外语教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篇,国际期刊发表日文、英文论文3篇。出版日文专著1部,编写多部日文教材。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题目:辽宁宗教和谐共建模式研究——基于“人间论”对话理论的例证分析。 项目号:L18BZJ002)、校级教改项目1项(题目:专业日语精读教学网络平台拓展性课程建设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1项(题目:汉字新词的传播与中日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对话理论,日本宗教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力图着眼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动向,从日本新兴佛教教团领袖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角度,重新反思池田大作其人、其对话思想与实践活动,为我国日渐深入开展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向度。特别是本文依据日文对话实录文本,试对“池田对话”思想及其实践所展开的典型个案研究,或可为我国各大宗教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当代文明对话、宗教对话理论提供些许借鉴。
目录
绪论 “对话”时代的学术思考一 “对话定义”与“时代意义”二 “宗教对话”与“文明对话”三 “当代对话”的重大实践课题四 “池田对话”与日本当代佛教
第一章 池田大作:东方文明对话的先行者第一节 池田大作及其对话活动第二节 日本的宗教对话理论研究一 20世纪后期的日本宗教对话研究二 21世纪以来的日本宗教对话研究第三节 中国学界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现状一 池田著作的大量译介二 池田思想研究的兴盛三 池田思想研究的特点及问题点第四节 池田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池田文明对话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一节 雏形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 国际争端与对话“斡旋论”的提出二 池田“斡旋论”对话观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拓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一 与汤因比的全面对话二文明对话“实践论”的提出三 论“对话”的诸多具体问题四 关于“宗教对话”的思考第三节 深化期: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一 关于对话本质的阐释二 关于对话意义的发掘三 关于对话形式的再思四 关于对话态度的反省五 关于对话规则的概括第四节 成熟期:2000年前后的十年一 池田对话思想成熟的现实与学术背景二 池田文明对话思想的特色三 关于池田文明对话观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池田的文明对话实践第一节 宏观背景与现实危机一 当代物质危机与消费文明隐患二 西方文明发展模式与全球生态问题三 人类精神危机与现代公害难题四 群体的外在张力与个体的内在混乱第二节 文明对话与世界和平一 反战、废核与文明对话二 暴力、人权与文明对话三 环境、生命与“对话”新意第三节 文化对话与教育理念一 从“相对主义”到“对话主义”二 “东方佛学”特色的文化对话三 “人间论”特色的教育对话四 “世界公民”教育的时代使命小结
第四章 池田的宗教对话思想及其实践第一节 关于“宗教”的再思考一 池田对话中的“宗教”与“人”二 宗教组织的性质与教团建设发展第二节 “法”与“神”: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一 “缘起”与“创世”的生命观二 “利他”与“救济”的幸福观三 “法”与“人格神”的信仰观小结第三节 “同苦”与“和平”: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对话一 佛伊二教“和平对话”的共识二 创教的“同苦”经历与相同的“救世”之心三 广泛的社会贡献乃宗教的生命线小结第四节 “人本主义”的共鸣:佛教与儒教的对话实践一 “法”与“天”:拓展“人学”的宇宙论视野二 “慈悲”与“仁”:促生“人与文明”的变革三 “宇宙即我”与“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新高度小结第五节 池田宗教对话实践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池田的对话观与东方佛学智慧第一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法华经》一 《法华经》中的文明对话思想资源二 池田对《法华经》的精神弘扬第二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日莲思想一 日莲佛教思想的特色二 池田对日莲思想的弘通与实践第三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创价理念一 牧口常三郎的“创价教育论”二 户田城圣的“佛性生命论”小结:池田大作对话思想的三大佛学思想来源
第六章 关于池田对话思想的学理反思第一节 文明对话的发展与宗教对话的转型一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文明对话二 宗教对话的理论难题与现实张力三 关于宗教对话转型期的理论思考第二节 当代宗教对话中的“人性”问题一 欧美、日本与中国的宗教对话理论研究二 宗教对话理论中的“人性”问题反思第三节 池田的“对话”模式与“人间论”特色一 池田的“典型对话模式”二 池田对话模式的“人间论”特色三 池田“人间论”对话思想的东方传统第四节 日本当代佛教视角下的池田对话思想评析一 池田对话思想与日本新佛教的发展二 池田对话思想与创价学会的现代转型
结论 关于“池田对话”的几点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池田大作:东方文明对话的先行者第一节 池田大作及其对话活动第二节 日本的宗教对话理论研究一 20世纪后期的日本宗教对话研究二 21世纪以来的日本宗教对话研究第三节 中国学界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现状一 池田著作的大量译介二 池田思想研究的兴盛三 池田思想研究的特点及问题点第四节 池田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池田文明对话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一节 雏形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 国际争端与对话“斡旋论”的提出二 池田“斡旋论”对话观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拓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一 与汤因比的全面对话二文明对话“实践论”的提出三 论“对话”的诸多具体问题四 关于“宗教对话”的思考第三节 深化期: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一 关于对话本质的阐释二 关于对话意义的发掘三 关于对话形式的再思四 关于对话态度的反省五 关于对话规则的概括第四节 成熟期:2000年前后的十年一 池田对话思想成熟的现实与学术背景二 池田文明对话思想的特色三 关于池田文明对话观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池田的文明对话实践第一节 宏观背景与现实危机一 当代物质危机与消费文明隐患二 西方文明发展模式与全球生态问题三 人类精神危机与现代公害难题四 群体的外在张力与个体的内在混乱第二节 文明对话与世界和平一 反战、废核与文明对话二 暴力、人权与文明对话三 环境、生命与“对话”新意第三节 文化对话与教育理念一 从“相对主义”到“对话主义”二 “东方佛学”特色的文化对话三 “人间论”特色的教育对话四 “世界公民”教育的时代使命小结
第四章 池田的宗教对话思想及其实践第一节 关于“宗教”的再思考一 池田对话中的“宗教”与“人”二 宗教组织的性质与教团建设发展第二节 “法”与“神”: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一 “缘起”与“创世”的生命观二 “利他”与“救济”的幸福观三 “法”与“人格神”的信仰观小结第三节 “同苦”与“和平”: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对话一 佛伊二教“和平对话”的共识二 创教的“同苦”经历与相同的“救世”之心三 广泛的社会贡献乃宗教的生命线小结第四节 “人本主义”的共鸣:佛教与儒教的对话实践一 “法”与“天”:拓展“人学”的宇宙论视野二 “慈悲”与“仁”:促生“人与文明”的变革三 “宇宙即我”与“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新高度小结第五节 池田宗教对话实践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池田的对话观与东方佛学智慧第一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法华经》一 《法华经》中的文明对话思想资源二 池田对《法华经》的精神弘扬第二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日莲思想一 日莲佛教思想的特色二 池田对日莲思想的弘通与实践第三节 池田的对话观与创价理念一 牧口常三郎的“创价教育论”二 户田城圣的“佛性生命论”小结:池田大作对话思想的三大佛学思想来源
第六章 关于池田对话思想的学理反思第一节 文明对话的发展与宗教对话的转型一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文明对话二 宗教对话的理论难题与现实张力三 关于宗教对话转型期的理论思考第二节 当代宗教对话中的“人性”问题一 欧美、日本与中国的宗教对话理论研究二 宗教对话理论中的“人性”问题反思第三节 池田的“对话”模式与“人间论”特色一 池田的“典型对话模式”二 池田对话模式的“人间论”特色三 池田“人间论”对话思想的东方传统第四节 日本当代佛教视角下的池田对话思想评析一 池田对话思想与日本新佛教的发展二 池田对话思想与创价学会的现代转型
结论 关于“池田对话”的几点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