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臧俊岐主编
页数:198页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90597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是门高深的学问, 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参透, 但是通过本书, 可以学习一些中医基础的内容, 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些简单操作。本书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中医基础理论入门, 首先让读者了解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 第二章为中医诊断入门, 让读者了解中医是从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诊断疾病的 ; 第三章为中药的入门, 让读者了解如何使用中药更健康 ; 第四章为经络穴位的基础知识 ; 第五章为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蕴含了中药治疗以及穴位治疗。本书通俗易懂、严谨科学, 并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 清晰地将每种中药、每个穴位展现给读者, 以方便大家取穴理疗。希望可以为众多中医爱好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本书特色
中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参透,但是通过本书,可以学习一些中医基础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简单操作。本书从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药、经络穴位等方面系统而通俗地介绍中医疗法,并且还有37个常见病症的对症疗法,让中医爱好者们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医知识。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入门:基础理论一点通
阴阳调和,百病不生
认识身体的阴阳
诊断时辨明阴阳
治疗时调和阴阳
第一药性有阴阳
有趣的五行学说
利用自然五行调理人体
利用五行生克调理脏腑
利用五行之性调养身体
利用五行对应望面色、辨口味,发现脏腑病变
中医的五行治疗法则
藏象——人体生理的秘密
心
肺
脾
肝
六腑
五脏六腑之外的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三要素:气、血、津液
何谓气
何谓血
何谓津液
气、血、津液之问的关系
气、血、津液状态的诊断
第二章 中医诊断入门:认识疾病的真面目
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核心”:辨证论治
八纲辨证
病性辨证
脏腑辨证
辨完病,具体治疗还得“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第三章 第一学入门:治未病的良方
认识药性,记住“四气”和“五味”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成
自古“气”“味”不可孤立
药有归经入脏腑,疗效最直接
用药有原则,注意升降浮沉
药方治病有八法,随病而用
汗法
和法
下法
消法
吐法
清法
阴阳调和,百病不生
认识身体的阴阳
诊断时辨明阴阳
治疗时调和阴阳
第一药性有阴阳
有趣的五行学说
利用自然五行调理人体
利用五行生克调理脏腑
利用五行之性调养身体
利用五行对应望面色、辨口味,发现脏腑病变
中医的五行治疗法则
藏象——人体生理的秘密
心
肺
脾
肝
六腑
五脏六腑之外的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三要素:气、血、津液
何谓气
何谓血
何谓津液
气、血、津液之问的关系
气、血、津液状态的诊断
第二章 中医诊断入门:认识疾病的真面目
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核心”:辨证论治
八纲辨证
病性辨证
脏腑辨证
辨完病,具体治疗还得“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第三章 第一学入门:治未病的良方
认识药性,记住“四气”和“五味”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成
自古“气”“味”不可孤立
药有归经入脏腑,疗效最直接
用药有原则,注意升降浮沉
药方治病有八法,随病而用
汗法
和法
下法
消法
吐法
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