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武
页数:225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96627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但非洲内部冲突并没有随着国际大格局的缓和而得到缓解。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非洲内部冲突成为阻碍非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进入21世纪之后,非洲内部冲突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一些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国家实现了和平,如塞拉利昂、安哥拉、刚果(金)等国。冲突后重建成为非洲国家巩固和平、预防冲突的重要举措。《非洲国家冲突后重建研究:刚果民主共和国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从非洲内部冲突的根源着手,以刚果(金)为主要案例,并与其他非洲国家重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考察国际社会开展冲突后重建的范式,对非洲国家冲突后重建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袁武,江西临川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非洲政治、冲突与安全、中非关系领域相关研究。长期追踪刚果(金)政治、经济发展及非洲安全形势,多次赴非洲国家开展调查研究,发表了诸多相关成果。
本书特色
本书从非洲内部冲突的根源着手,以刚果(金)为案例研究,探讨了非洲第一冲突后重建。非洲内部冲突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第一复杂,本书认为最重要的根源在于非洲民族第一进程人为被中断。现代民族第一的形成源于西欧地区,欧洲民族第一的形成过程时是与军事战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革新和军事工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扩张。同时第一在这一进程中扩张了自己的能力。战争使得第一行政机构的权力大大扩张,加大了对社会资源的攫取,加强了自身对社会的渗透和监控能力。现代非洲第一仅仅是诸多社会集团的联合体,社会集团与第一之间并没有建立有机的联系。社会集团拥有自己的价值、记忆体系和潜在的社会动员能力。
目录
第一章 非洲内部冲突根源及冲突后社会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冲突理论与非洲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的非洲冲突
第三节 冲突的代价及冲突后重建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联合国、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组织关于冲突后重建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联合国关于建设和平(Peace Building)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关于冲突后重建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非洲大陆的冲突后重建政策、制度框架及其自主维和的探索
第一节 非洲地区组织关于冲突后重建的理论及制度建设
第二节 从泛非部队到非洲待命部队
第三节 “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的探索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
第一节 美国的国家构建理论及其实践
第二节 欧洲的冲突后重建政策及其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非洲冲突后国家重建案例及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冲突后国家重建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 利比里亚冲突后重建进程
第三节 塞拉利昂冲突后重建进程
第四节 非洲冲突后国家重建的经验
第六章 20世纪末刚果(金)内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第一节 刚果(金)的民族国家进程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刚果(金)两次内战的根源
第七章 1996-2003年刚果(金)内战与和平进程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两次刚果(金)内战
第二节 刚果(金)和平进程:卢萨卡阶段
第三节 刚果(金)和平进程:刚果内部对话阶段
第四节 刚果(金)和平进程成就及遗留问题
第八章 刚果(金)安全重建及巩固脆弱的和平
第一节 刚果(金)安全部门改革
第二节 巩固脆弱的和平以及统一国家的持续努力
第三节 国际社会帮助刚果(金)巩固和平
第九章 刚果(金)的政治重建
第一节 过渡政府的成立及大选的筹备
第二节 大选的举行和政府的成立
第三节 政治重建的后续问题
第十章 刚果(金)经济及社会重建
第一节 经济重建
第二节 社会和解与重建
第十一章 非洲冲突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及反思
第一节 刚果(金)冲突后重建取得的成就、挑战与经验
第二节 对非洲冲突后重建的反思
参考文献
节选
《非洲国家冲突后重建研究:刚果民主共和国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 一、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自主维和的尝试与探索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短短10年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就在本地区展开了两次维和行动,为非洲地区的冲突解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75年5月,共有16个成员国。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为主要目标,由于西非的国内冲突也具有外溢和示范效应,造成地区局势动荡,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在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成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关注的首要问题。① 1989年12月利比里亚爆发内战。当时,国际形势正发生巨变。1990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转移到波斯湾,非洲国家,特别是西非地区的那些国家只好着手对利比里亚惨案做出反应。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利比里亚内战干预是非洲第一次依靠非洲人自己的集体力量处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所采取的行动,也是“冷战”后非洲第一次用新方法自行解决大陆发生的危机和冲突的尝试。 利比里亚是一个人口仅250万的西非小国。1980年4月,以军士长塞缪尔·多伊为首的17名士兵推翻了小威廉·理查德·托尔伯特政权。多伊政权执政10年,日益暴虐腐化,人民强烈不满。1989年12月,前多伊政府成员查尔斯·泰勒领导的全国爱国阵线在利比里亚东北部起事,内战爆发。这场战争至少使15万人丧生,70多万人流亡国外。② 1990年7月底之前,全国爱国阵线力量不断壮大,取得节节胜利,并攻入首都蒙罗维亚,正当多伊政权岌岌可危之时,爱国阵线内部发生分裂,约翰逊和泰勒公开火并,这场推翻多伊政权的斗争逐渐变成爱国阵线内部的权力之争和部族间的互相残杀。 利比里亚战火爆发后,战火很快波及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和加纳等邻国。非统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利比里亚局势非常关注,并为实现利比里亚和平做了不懈努力。1990年5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决定建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和冲突。8月7日,常设调解委员会七国首脑会议决定组建并派遣西非维和部队进入利比里亚,促成交战各方实现停火,结束内战,恢复和平与秩序,创造条件以保证将来选举的正常进行。这支维和部队由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冈比亚的2400名官兵组成,司令是加纳的阿诺德·奎努将军。8月25日,西非维和部队进驻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除泰勒一派,各方都表示欢迎。 1990年9月9日,利比里亚总统多伊被约翰逊抓获并杀害。约翰逊随即宣布自己是利比里亚总统。此前,泰勒也曾宣布自己是利比里亚总统。多伊死后,他的卫队长官戴维·尼姆利也宣布接任总统。而其他7个多伊时代的反对党和1 1个群众团体的代表在冈比亚首都班珠尔举行会议,宣布成立以阿莫斯·索耶为总统的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利比里亚出现了同时有4个总统的复杂局面。各派武装相互攻讦,利比里亚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 在西非维和部队的军事压力及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利比里亚各派别首领多次聚会协商,先后共达成12个协议,但均未得到执行。1995年8月,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上,与会首脑同利比里亚内战各派别首领共同签署了一项协议,即《阿布贾协议》,决定解除各派战斗人员武装,各派别一律解散成立新的政党,全国于1996年8月20日举行议会大选。这项协议一年后得到了修改,但基本内容未变。后来一些政党建议将大选日期推迟,原因是缺乏安全和后勤保障、选民缺乏信息、几千难民未回国等。 1996年8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对不履行承诺的利比里亚内战派别首领发出制裁威胁,加之西非维和部队的努力,决定将大选推迟到1997年7月9日举行。在这次大选中,国际社会特别是西非维和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1.1万名西非维和部队士兵被部署在利比里亚全国,保证投票站的秩序与安全,而且还增派装甲车到十字路口、交通要道等各个战略要地,保证了利比里亚大选正常进行。此外,联合国和非统组织等国际机构派遣了约500名观察员来监督这次大选。最终泰勒赢得了大选胜利。 一比起在利比里亚的行动,西非维和部队在塞拉利昂的军事行动更进了一步。前者虽是区域组织对其成员国内部事务的干预,但至少形式上保持中立,而后者发展到通过武力驱逐非法政权,恢复民选政府。 塞拉利昂自1961年独立以来饱经战乱。1985年10月,塞武装部队总司令约瑟夫·塞义杜·莫莫少将当选总统。1991年,福迪·桑科领导的“革命联合阵线”(以下简称“联阵”)发动叛乱,塞拉利昂内战就此拉开序幕。1992年4月,瓦伦丁·斯特拉瑟率领一批年轻军官发动政变,推翻莫莫总统。1996年1月,斯特拉瑟被一场政变推翻。2月,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塞拉利昂成功地举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人民党候选人卡巴出任塞拉利昂第八任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