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勇洋主编
页数:278页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56102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学政治教材教法、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法学基础知识等内容。
作者简介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是一支专业的教材编写机构,其成员对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命题规律有长期的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由山香教育的名师队伍根据全国各地教师录用考试政治考试说明进行编订,契合考试说明。章节编排合理,正文中有大量真题,便于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教材正文前有常考题型解读,对近几年政治招教中常考题型进行分析,便于考生把握考试方向;栏目多样,每章包含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按图索骥、知识测评方案、“悦”读驿站、易错拨迷、备考方法点拨、知识链接、巧学妙记等栏目。
目录
常考题型解读1
diyi章经济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2
按图索骥13
新增考点13
精讲课堂15
diyi节生活与消费15
一、商品15
二、货币16
三、信用工具和外汇18
四、价值规律20
五、多彩的消费24
第二节生产、劳动与经营26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26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30
三、劳动与就业33
四、投资理财34
第三节收入与分配38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38
二、财政与税收42
第四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要求及基本特征45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48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0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4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54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54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56
四、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61
知识测评方案63
第二章政治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67
按图索骥68
新增考点68
精讲课堂69
diyi节公民的政治生活69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69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70
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遵循的原则72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73
第二节为人民服务的政府76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76
二、我国政府的职能77
三、政府职能的主体和转变政府职能77
四、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78
五、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径79
六、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79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81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84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9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90
第四节当代国际社会92
一、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92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93
三、当今时代的主题94
四、世界多极化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97
五、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7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9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9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精髓99
三、第一最思想概论100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3
五、科学发展观105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6
七、形势与政策107
知识测评方案110
第三章文化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14
按图索骥114
精讲课堂115
diyi节文化与生活115
一、体味文化115
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16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118
四、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119
第二节文化传承与创新120
一、文化的多样性120
二、文化的传播122
三、文化的继承123
四、文化的发展124
五、文化创新125
第三节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8
一、中华文化128
二、中华民族精神131
第四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34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34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5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37
四、提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140
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41
知识测评方案142
第四章生活与哲学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47
按图索骥148
新增考点148
精讲课堂149
diyi节哲学概述14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4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1
第二节探求世界与追求真理152
一、探索世界的本质152
二、把握思维的奥妙155
三、探求真理的历程157
第三节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64
一、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64
二、树立创新意识与推动社会进步174
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174
第四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76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176
二、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76
三、价值183
四、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185
知识测评方案187
第五章法学基础知识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92
按图索骥192
新增考点193
精讲课堂193
diyi节法学的基本理论193
一、法律及其特征193
二、法的渊源195
三、法律关系197
四、法律原则198
五、法律效力199
六、法律责任200
七、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02
八、法治和法制202
九、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的原则202
十、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204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知识204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及原则204
二、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制度205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07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208
五、2018年宪法修正案211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知识211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11
二、民法的基本规定212
三、民事主体212
四、民事法律行为214
五、代理215
六、民事责任217
七、诉讼时效217
八、人身权218
九、物权218
十、知识产权220
十一、债权221
十二、合同222
十三、继承224
十四、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225
第四节刑法的基本知识226
一、刑法的概念226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226
三、犯罪226
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28五、刑罚的种类229
六、刑罚的适用229
第五节商经法的基本知识231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1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232
知识测评方案232
第六章初中思想品德内容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237
按图索骥237
新增考点238
精讲课堂239
diyi节成长中的我239
一、做情绪的主人239
二、生命的思考239
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240
第二节我与他人和集体241
一、人际交往241
二、交往的品德242
三、在集体中成长243
第三节我与国家和社会244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244
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245
三、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247
知识测评方案247
附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与教材介绍249
diyi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54
精讲课堂254
diyi节思想政治学科原理254
一、思想政治教育254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255
第二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257
一、课程性质257
二、课程基本理念258
三、课程设计思路258
四、课程目标258
五、实施建议260
第三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63
一、课程性质263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263
三、课程设计思路264
四、课程目标265
五、实施建议266
第四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68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268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269
三、课程资源的特点269
四、普遍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269
知识测评方案270
附录高中思想政治(2017年版)解读272
一、课标目录272
二、前言272
三、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72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74
五、课程结构275
六、课程内容276
七、学业质量277
八、实施建议277
九、附录280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81
新增考点281
精讲课堂282
diyi节教学目标及教学组织实施282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282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与规律283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286
第二节基本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288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方法288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291
第三节教师的基本素养294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294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294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294
四、健康的身心295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295
知识测评方案296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97
精讲课堂297
diyi节教学评价概述297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内涵及特点297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理念298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评价方法299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299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方法300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功能与应注意的问题301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301
二、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303
第四节学业评价与教学反思304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方法304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05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306
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与反思307
知识测评方案308
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按图索骥310
精讲课堂310
diyi节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310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分析310
二、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分析311
第二节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312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312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案编写315
第三节教学设计真题示例317
知识测评方案321
附录知识汇编324
一、经济生活324
二、政治生活329
三、文化生活333
四、哲学生活335
五、法学基础知识339
diyi章经济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2
按图索骥13
新增考点13
精讲课堂15
diyi节生活与消费15
一、商品15
二、货币16
三、信用工具和外汇18
四、价值规律20
五、多彩的消费24
第二节生产、劳动与经营26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26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30
三、劳动与就业33
四、投资理财34
第三节收入与分配38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38
二、财政与税收42
第四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要求及基本特征45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48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0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4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54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54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56
四、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61
知识测评方案63
第二章政治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67
按图索骥68
新增考点68
精讲课堂69
diyi节公民的政治生活69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69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70
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遵循的原则72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73
第二节为人民服务的政府76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76
二、我国政府的职能77
三、政府职能的主体和转变政府职能77
四、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78
五、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径79
六、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79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81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84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9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90
第四节当代国际社会92
一、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92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93
三、当今时代的主题94
四、世界多极化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97
五、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7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9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9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精髓99
三、第一最思想概论100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3
五、科学发展观105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6
七、形势与政策107
知识测评方案110
第三章文化生活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14
按图索骥114
精讲课堂115
diyi节文化与生活115
一、体味文化115
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16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118
四、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119
第二节文化传承与创新120
一、文化的多样性120
二、文化的传播122
三、文化的继承123
四、文化的发展124
五、文化创新125
第三节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8
一、中华文化128
二、中华民族精神131
第四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34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34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5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37
四、提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140
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41
知识测评方案142
第四章生活与哲学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47
按图索骥148
新增考点148
精讲课堂149
diyi节哲学概述149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4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1
第二节探求世界与追求真理152
一、探索世界的本质152
二、把握思维的奥妙155
三、探求真理的历程157
第三节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64
一、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64
二、树立创新意识与推动社会进步174
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174
第四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76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176
二、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76
三、价值183
四、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185
知识测评方案187
第五章法学基础知识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192
按图索骥192
新增考点193
精讲课堂193
diyi节法学的基本理论193
一、法律及其特征193
二、法的渊源195
三、法律关系197
四、法律原则198
五、法律效力199
六、法律责任200
七、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02
八、法治和法制202
九、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的原则202
十、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204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知识204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及原则204
二、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制度205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07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208
五、2018年宪法修正案211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知识211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11
二、民法的基本规定212
三、民事主体212
四、民事法律行为214
五、代理215
六、民事责任217
七、诉讼时效217
八、人身权218
九、物权218
十、知识产权220
十一、债权221
十二、合同222
十三、继承224
十四、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225
第四节刑法的基本知识226
一、刑法的概念226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226
三、犯罪226
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28五、刑罚的种类229
六、刑罚的适用229
第五节商经法的基本知识231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1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232
知识测评方案232
第六章初中思想品德内容
核心考点与三年真题对接237
按图索骥237
新增考点238
精讲课堂239
diyi节成长中的我239
一、做情绪的主人239
二、生命的思考239
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240
第二节我与他人和集体241
一、人际交往241
二、交往的品德242
三、在集体中成长243
第三节我与国家和社会244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244
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245
三、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247
知识测评方案247
附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与教材介绍249
diyi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54
精讲课堂254
diyi节思想政治学科原理254
一、思想政治教育254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255
第二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257
一、课程性质257
二、课程基本理念258
三、课程设计思路258
四、课程目标258
五、实施建议260
第三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63
一、课程性质263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263
三、课程设计思路264
四、课程目标265
五、实施建议266
第四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68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268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269
三、课程资源的特点269
四、普遍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269
知识测评方案270
附录高中思想政治(2017年版)解读272
一、课标目录272
二、前言272
三、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72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74
五、课程结构275
六、课程内容276
七、学业质量277
八、实施建议277
九、附录280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81
新增考点281
精讲课堂282
diyi节教学目标及教学组织实施282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282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与规律283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286
第二节基本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288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方法288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291
第三节教师的基本素养294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294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294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294
四、健康的身心295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295
知识测评方案296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按图索骥297
精讲课堂297
diyi节教学评价概述297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内涵及特点297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理念298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评价方法299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299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方法300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功能与应注意的问题301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301
二、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303
第四节学业评价与教学反思304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方法304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05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306
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与反思307
知识测评方案308
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按图索骥310
精讲课堂310
diyi节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310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分析310
二、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分析311
第二节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312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312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案编写315
第三节教学设计真题示例317
知识测评方案321
附录知识汇编324
一、经济生活324
二、政治生活329
三、文化生活333
四、哲学生活335
五、法学基础知识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