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芭芭拉·D.梅特卡夫、托马斯·R.梅特
页数:368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3294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自莫卧儿时期开始的一段简明印度史。这段历史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众所周知的英属印度时期,时间跨度从18世纪末到1947年印度次大陆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为止;二是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书中记述了大英帝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的过程,给印度的政治、社会带来的改变,殖民统治的危机和印度的独立、分治,独立后印度确立的新秩序、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等等。
作者简介
芭芭拉·D.梅特卡夫(Barbara D. Metcalf),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研究南亚史(特别是殖民时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史。曾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著有《英属印度的伊斯兰复兴(1860-1900)》(Islamic Revival in British India: Deoband , 1860 -1900)、《在北美和欧洲制造穆斯林空间》(Making Muslim Spac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等。
托马斯·R.梅特卡夫(Thomas R. Metcalf),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研究南亚史特别是殖民时期的印度史、大英帝国史。著有《帝国的连接:印度洋竞技场中的印度(1860-1920)》(Imperial Connections: 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 Arena, 1860-1920 )、《打造王冠之珠:有关帝国全盛时期的英属印度随笔》(Forging the Raj: Essays on British India in the Heyday of Empire )、《英属印度的意识形态》(Ideologies of the Raj)等。
本书特色
少数的英国人如何控制庞大的印度?哪些因素促成了印度的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除了英国人的设计,有何历史渊源?……通过世界第一历史学家精心打磨的一部经典读本,谙熟现代印度史。 篇幅恰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方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现代印度的历史。
目录
第一版序/ iii
第一章 苏丹国、莫卧儿帝国及殖民统治前的印度社会/ 1
德里苏丹国/ 3
地区性国家的出现/ 10
莫卧儿帝国/ 13
第二章 莫卧儿的衰落:地区性国家的出现和东印度公司/ 27
莫卧儿统治的“薄弱环节”/ 28
西北印度:锡克人、波斯人和阿富汗人/ 31
新的地区秩序:“军事财政制度”和文化的繁荣/ 32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42
征服孟加拉/ 49
第三章 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72—1850年)/ 54
殖民统治的基础/ 55
征服与整顿/ 66
传统与改革: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印度社会/ 77
第四章 兵变、现代国家和殖民主题(1848—1885年)/ 89
大贺胥:主权统一和交通网络/ 91
1857年,女王统治及兵变之后/ 96
英属印度的统治结构:安全、环境卫生、有序社会/ 105
天然领袖和现代语言/ 113
受英语教育者/ 118
地方语言/ 120
第五章 民间团体和殖民约束(1885—1919年)/ 123
全球性的帝国体制/ 124
新阶级和新伙伴/ 130
民间团体、宗教运动和传统主义者组织/ 137
女人和性别/ 144
19世纪90年代:教派主义和灾难/ 150
寇松勋爵和孟加拉分治/ 156
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的目标和新的联盟/ 163
第六章 殖民秩序的危机(1919—1939年)/ 169
改革与镇压/ 170
甘地的到来/ 173
“甘地”的力量:支持者和反对者/ 178
不合作运动的过程/ 185
农业与工业剧变/ 190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27—1934年)/ 193
新的机会与矛盾/ 197
工业和经济/ 202
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胜利与悲剧/ 206
从谈判到八月“起义”/ 207
真纳与巴基斯坦构想/ 210
战争与饥荒/ 212
从西姆拉会议到内阁使团/ 214
大屠杀与分治/ 220
确定归属:王公、克什米尔、被劫持的女性/ 227
印度教右翼与暗杀甘地/ 231
第八章 国大党执政时期:民主与发展(1950—1989年)/ 234
新政治秩序/ 242
新经济秩序/ 245
战争、饥荒和政治动荡/ 250
英迪拉统治/ 254
人民党插曲和英迪拉的回归/ 259
王朝的终结者——拉吉夫(1984—1989年在位)/ 262
第九章 千禧之交的民主印度:繁荣、贫穷、权力/ 267
20世纪90年代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 273
经济自由化/ 284
一个亚洲的世纪/ 292
术语表/ 295
大事年表/ 301
人物生平事略/ 309
人名、地名、术语双语对照表/ 315
译后记/ 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