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一强张云
页数:230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02223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婚姻伦理属于男女大伦、始源型的伦理关系,对婚姻伦理的分析探讨,有助于提升婚姻道德水平,并为应用伦理学研究添砖加瓦。 《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伦理治理》以文化伦理学 为研究视角,以经典文献、伦理文献和专题文献 为基础,借鉴并既有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研究”两种研究范式,从道德形而上学、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的视角,依次探讨了现代社会特质的婚姻影响、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表征、现代社会婚姻的伦理原理、现代社会婚姻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婚姻的德性技术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采用文献法、逻辑与历史统一法、调研等具体方法。 《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伦理治理》重点在于对婚姻伦理中所包含的伦理原理、道德规范和德性技术的深层挖掘,以期切实提升婚姻“伦理精神” ,促进婚姻领域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有机统一。
作者简介
赵一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出版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或参加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等省级课题9项,其他厅级与横向课题11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学术兴趣为:法伦理学、环境法学和应用伦理学。
张云,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参加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软科学课题等20余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60多篇。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现代社会特质的婚姻影响
一、“现代社会”的意蕴
二、现代社会的主要特质
(一)市场经济——“经济人”假说
(二)科技革命——网络、“ART”与“堕胎”
(三)法律治理——“婚姻法”
三、总括性的婚姻影响
第二章 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表征
一、“婚姻主体”危机
二、“婚姻过程”危机
(一)婚姻媒介:媒人对“普遍物”的远离
(二)婚姻交往:“幻象症”和“猎奇症”
(三)婚姻仪式:“理性缺乏”和“过度铺陈”
三、“婚姻结果”危机
(一)家庭目标:“两元对峙”
(二)家庭元素:“协同困境”
(三),家庭项目:“项目与能力之间的供需矛盾”
(四)婚姻结果环节的危机表现
第三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伦理理念
一、理性:“智慧的婚姻”
(一)“本体理性
(二)理性对“契约婚姻观”的超越
(三)理性的确证:“一夫一妻制”
二、信任:“放心的婚姻”
(一)“信任”:对预期效果的期待
(二)重拾婚姻信心——解救被缚的“阿弗洛狄忒”
(三)婚姻信任:“不灭的夜灯”
三、节制:“纯洁的婚姻”
(一)节制:自我控制
(二)节制的困境:“在者”与“生境”的张力
(三)走向慎独:“尊重婚姻初心”
第四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道德规范
一、夫妻协作
(一)女性:“生命之火”
(二)男性:“家庭守护神”
(三)超越亚当、夏娃的局限:“远见”
二、孝敬父母
(一)“天、地、君、亲、师
(二)“无老不成家”——“无老不成社会”
(三)不同文化的相似追求:“父父、子子”
三、爱护子女
(一)生育子女
(二)抚养子女
(三)教育子女
第五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德性技术
一、各司其职
(一)丈夫:爱和关心
(二)妻子:照顾和创造愉悦
二、舒心交流:语言美
(一)“谢谢”
(二)“我爱你”
(三)“对不起”
(四)“我原谅你”
(五)“一切都会好的”
三、从“我”到“我们”再到“伦理精神”
后记
导论
第一章 现代社会特质的婚姻影响
一、“现代社会”的意蕴
二、现代社会的主要特质
(一)市场经济——“经济人”假说
(二)科技革命——网络、“ART”与“堕胎”
(三)法律治理——“婚姻法”
三、总括性的婚姻影响
第二章 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表征
一、“婚姻主体”危机
二、“婚姻过程”危机
(一)婚姻媒介:媒人对“普遍物”的远离
(二)婚姻交往:“幻象症”和“猎奇症”
(三)婚姻仪式:“理性缺乏”和“过度铺陈”
三、“婚姻结果”危机
(一)家庭目标:“两元对峙”
(二)家庭元素:“协同困境”
(三),家庭项目:“项目与能力之间的供需矛盾”
(四)婚姻结果环节的危机表现
第三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伦理理念
一、理性:“智慧的婚姻”
(一)“本体理性
(二)理性对“契约婚姻观”的超越
(三)理性的确证:“一夫一妻制”
二、信任:“放心的婚姻”
(一)“信任”:对预期效果的期待
(二)重拾婚姻信心——解救被缚的“阿弗洛狄忒”
(三)婚姻信任:“不灭的夜灯”
三、节制:“纯洁的婚姻”
(一)节制:自我控制
(二)节制的困境:“在者”与“生境”的张力
(三)走向慎独:“尊重婚姻初心”
第四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道德规范
一、夫妻协作
(一)女性:“生命之火”
(二)男性:“家庭守护神”
(三)超越亚当、夏娃的局限:“远见”
二、孝敬父母
(一)“天、地、君、亲、师
(二)“无老不成家”——“无老不成社会”
(三)不同文化的相似追求:“父父、子子”
三、爱护子女
(一)生育子女
(二)抚养子女
(三)教育子女
第五章 现代社会婚姻的德性技术
一、各司其职
(一)丈夫:爱和关心
(二)妻子:照顾和创造愉悦
二、舒心交流:语言美
(一)“谢谢”
(二)“我爱你”
(三)“对不起”
(四)“我原谅你”
(五)“一切都会好的”
三、从“我”到“我们”再到“伦理精神”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