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研究

封面

作者:刘颖洁,樊高峰

页数:13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90278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的时空建构研究》是作者在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做了大量修改与增补而成的。此书在修改与增补的过程中,可谓是时而嗔喜,时而羞赧。嗔喜的是该书原稿中的部分内容还是有格局、有创见的,也可算是对硕士阶段稍为满意的答卷;羞赧的是看到该书的原稿,不成熟的句段、青涩的语言皆呈现在眼前,与此同时过往的岁月亦被唤醒,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作者简介

  刘颖洁,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与文学。    樊高峰,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易学与儒佛道文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建构
第一节 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
第二节 时间的建构形式
第三节 “时间”的统

第二章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建构
第一节 “空间”概念的发展及渊源
第二节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物质空间
第三节 《追忆似水年华》中人物的”精神空间

第三章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交合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时空交合
第二节 时空交合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研究》:  一、非自主记忆  叙述者在作品中进行了一系列非自主记忆的描述,这些非自主记忆的触发是与理性的自主记忆相剥离的,它存在于我们意识中最柔软的地方,是真正的真实与审美。例如,生命的独特性以及最温柔的爱存在于一杯椴花茶的香气中,最深彻的疼痛存在于那叮叮当当的门铃声中,当然,也真是那叮当不觉的绵延声,使得现时与往昔得以展开。除此以外,最令人难忘的还有外祖母的气息与呵护,它存在于巴尔贝克旅馆薄薄墙板的响声中。  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中,非自主记忆通常情况下并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的。此种媒介既有气味、地点、物件、人物,还有因习惯环境改变所引发的身体本身,这些都是可以诱发主人公非自主记忆的媒介。对于此类媒介,塞·贝克特还专门列出了有灵之物,分别是“(1)经茶水浸过的玛德莱娜小甜饼;(2)从贝斯比埃大夫的双轮轻便马车看到的马丹维尔钟楼的尖顶;(3)弥漫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公共厕所的霉味;(4)在巴尔贝克附近,从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马车上看见的三株树;(5)巴尔贝克附近的山楂树;(6)他第二次在巴尔贝克的海滨大旅社弯腰解靴扣;(7)在盖尔芒特府内庭院中凹凸不平的鹅卵石;(8)汤匙碰撞盘子的声音;(9)用餐巾擦嘴;(10)水管中的流水声;(11)乔治·桑的小说《弃儿弗朗索瓦》”①。在作品中,主人公记忆的闸门通过有意或无意对这些经典的有灵之物的触及而打开了。在打开过程中,触觉、嗅觉、味觉等均对非自主记忆的诱发做出了贡献,过往痛苦的抑或甜美的感觉以及最真实的体验都在这非自主记忆中得以重温或者上演。笔者先对由身体本身所引发的非自主记忆进行探析。  众所周知,理性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是一文不值的,要获得最真实的已经逝去的东西,只有通过非自主记忆。然而非自主记忆在智力与理性的干扰下只能躲在“疲倦”和“沉睡”的外衣下或“习惯”和“睡眠”的幌子下,依靠身体去辨认、去回忆,于是在作品中,主人公的非自主记忆被引发的媒介之一就是身体本身。当然,身体本身对非自主记忆的引发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即身体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或者身体的习惯因环境的改变而不得已做出改变,如椅子的高低会影响身体的感觉,此时受习惯以及环境影响的身体就成为记忆回归的媒介。“习惯——一方面就其反对危险的变迁而言是一种处罚,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减轻生活的残酷又是一种祝福。”②在作品中对于主人公来说,习惯的暂时休止或改变是痛苦的甚至是致命的,此时的习惯不仅仅是一种不愿意改变熟悉环境的意志惰性,它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身体记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2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