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江等编著
页数:45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22329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是我国两千多年以来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单元。县(市)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层级,也是实现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县域城镇化是以县域为重点自下而上的本地城镇化发展范式,是以中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县域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与人口地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本书是基于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县域城镇化研究”,是2013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的后续研究,研究任务是厘清县(市)域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县域城镇体系与城乡空间格局、土地利用、聚落形态、建筑风貌等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县域城镇化的分类特征,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本书的内容包括“课题1:中国县域城镇化研究综合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四个独立专题报告。其中四个独立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为“课题2:县域土地利用演变研究”(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课题3:县域城乡聚落体系与建筑风貌研究”(东南大学)、“课题4:支持县域城镇化的财政政策与制度创新”(中央财经大学)和“课题5: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山大学)。
本书特色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是我国两千多年以来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单元。县(市)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层级,也是实现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县域城镇化是以县域为重点自下而上的本地城镇化发展范式,是以中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县域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与人口地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总书记曾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本书是基于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县域城镇化研究”,是2013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的后续研究,研究任务是厘清县(市)域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县域城镇体系与城乡空间格局、土地利用、聚落形态、建筑风貌等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县域城镇化的分类特征,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本书的内容包括“课题1:中国县域城镇化研究综合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四个独立专题报告。其中四个独立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为“课题2:县域土地利用演变研究”(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课题3:县域城乡聚落体系与建筑风貌研究”(东南大学)、“课题4:支持县域城镇化的财政政策与制度创新”(中央财经大学)和“课题5: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山大学)。
目录
序二/邹德慈
前言
课题1 中国县(市)域城镇化研究综合报告
第一章 县(市)域城镇化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县(市)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层级
第二节 县(市)域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空间
第三节 县(市)域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第四节 县(市)域是“三农”发展的主体空间
第五节 县(市)域是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的重要场所
第六节 县(市)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底盘
第七节 国家县(市)域发展相关政策的分析评估
第二章 县域城镇化的特征
第一节 全国人口城镇化总体特征
第二节 异地城镇化仍将持续,但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第三节 “双栖”、“通勤”、“兼业”的就地城镇化新模式
第四节 县城、县级市区在县(市)域城镇化、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章 县(市)域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认识和行政行为存在偏差
第二节 县(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
第三节 经济发展动力不充分
第四节 政府财政普遍失衡,财税制度有待完善
第五节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建设用地配置机制有待优化
第六节 县(市)域规划体系有待健会
第七节 县(市)域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
第四章 县(市)域差异分析与类型识别
第一节 县(市)域类型多样、差异巨大
第二节 县(市)域类型研究的多维视角
第三节 县(市)域差异的内在机制分析
第四节 城镇化视角的县(市)域类型识别
第五章 基层单元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际比较的方法.
第二节 美国:空间集聚的城镇化
第三节 德国:区域与层级均衡的城镇化
第四节 法国:由集聚走向均衡的城镇化
第五节 日本:自上而下的城镇化调节
第六节 国际经验小结
第六章 县(市)域城镇化发展趋势与预测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
第二节 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县(市)域人口城镇化预测
第七章 县(市)域城镇化的目标与发展策略
第一节 理念、价值导向
第二节 保持体制稳定,优化行政层级,严控撤县设区改市
第三节 明晰政府职能,重点突出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融合
第四节 推进强权赋能,优化县(市)域治理体系
第五节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六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县(市)域人力资本
第七节 加强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地域特色风貌
第八节 改革财税制度,实现政府责任与权力相匹配
第九节 改革土地供给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第十节 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县(市)域空间布局
第八章 六类县(市)域城镇化发展指引
第一节 都市圈内的县(市)
第二节 高密度平原县(市)
第三节 低密度平原县(市)
第四节 高密度山地丘陵县(市)
第五节 低密度山地丘陵县(市)
第六节 生态严苛地区的县(市)
参考文献
课题2 县(市)域土地利用演变研究
第一章 县域城镇化与县域土地利用概况
第一节 县域城镇化
第二节 县域土地利用价值取向
第三节 县域土地利用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县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 县域土地利用演变指标选取
第二节 县域土地利用整体演变情况
第三节 县域土地利用分项(地类)演变情况
第四节 县域人口、经济与土地利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县域空间演变特征分类与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县域空间演变特征分类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情景分析的县域土地利用趋势研判
第一节 县域土地利用趋势模拟
第二节 县域土地利用趋势研判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土地制度演变对县域城镇化的效应分析
第一节 城镇建设用地政策演变及效应分析
第二节 集体土地参与城镇建设的政策演变及效应分析
第三节 农用地政策演变及效应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县域土地利用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县域土地利用问题总结
第二节 支撑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课题3 县(市)域城乡聚落体系与建筑风貌研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技术路线及框架
第二章 县(市)域城乡聚落体系研究
第一节 县(市)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发展
第二节 县(市)域城乡聚落体系现状特征
第三节 县(市)域城乡聚落体系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县(市)域城乡聚落规划的地方创新实践
第五节 县(市)域城乡聚落空间规划改革策略
第三章 县(市)域聚落风貌研究
第一节 县(市)域聚落风貌的定义及其发展机制
第二节 当前我国县(市)域聚落风貌的特征与主要问题
第三节 城镇化过程中聚落风貌的发展策略
第四节 案例
第五节 县(市)域城乡风貌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课题4 支持县(市)域城镇化的财政政策与制度创新
导言
第一章 县(市)域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政策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中国县级财政状况分析
第二节 现行财政体制下中国县级城镇化
第三节 财政对县(市)域社会事业发展影响分析
第四节 财政政策在县(市)域城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县级财政体制与政策回顾
第一节 1980~1993年财政包干县级财政体制与政策
第二节 分税制改革后县级财政体制与政策
第三节 分税制财税体制对县(市)域城镇化的影响评价
第三章 支持县(市)域城镇化的财税政策改革思路
第一节 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
第二节 防范县级财政风险
第三节 扩大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范围
第四节 改革对县级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
第四章 构建支持县(市)域城镇化的财税政策体系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第二节 继续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第三节 尽快构建地方税制体系
第四节 完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五节 推动县级财政编制跨年度预算制度
第六节 充分利用新型财政政策工具
第七节 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八节 制定支持县(市)域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节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市)域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课题5 中国县(市)域经济研究
第一章 县(市)域经济发展总体分析
第一节 县(市)域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 县(市)域经济分类
第三节 县(市)域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第二章 不同视角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一节 分省份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二节 城市群内外县(市)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三节 分地形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四节 分等级的行政单位发展分析
第五节 分驱动力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三章 县(市)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县(市)域经济问题
第二节 县(市)域人口问题
第三节 县(市)域财税问题
第四节 县(市)域公共服务问题
第五节 县(市)域资源环境问题
第四章 县(市)域经济发展环境、目标和思路
第一节 县(市)域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节 县(市)域经济发展目标
第三节 县(市)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第四节 县(市)域经济发展思路
第五章 县(市)域经济发展策略
第一节 县(市)域发展类型的综合框架
第二节 不同阶段县(市)域经济发展策略
第三节 城市群内外县(市)域经济发展策略
第四节 不同地形县(市)域经济发展策略
第五节 不同驱动力的县(市)域经济发展策略
第六章 县(市)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改革
第二节 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第三节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五节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节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附件 项目参加团队与专家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