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心言(徐惟诚)
页数:264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06706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紧紧围绕24字的价值观,从孩子们的真实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取材,撰写了70多篇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文章,并配有体现时政热点、百姓故事、榜样故事等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生动事例。这些生活化而又不失深刻性的故事不是生搬硬套地讲道理和灌输,而是用小故事、小难题,让孩子们明白做人和做事的大原则、大哲理,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懂得依靠24字的价值观做一个富有民族精神和气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人,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
小故事中所折射的主题有意义,也有意思。透过小故事,读者能学到美好的道德品德,见证自己的家庭同祖国一起发展的历史,学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小故事渗透大智慧,小故事反映大时代,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故事书,真正可以让24字里的智慧内化于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作者简介
徐惟诚,1930年5月出生,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历任《北京日报》社社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已出版《论理想和纪律教育》《处世百题》《少年儿童教育论集》等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79篇寓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故事。这些文章由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撰写并发表于《中国少年报》等刊物上,文章内容取材于孩子们的真实家庭、校园、社会生活,通过讲述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难题、小趣事,让孩子们明白做人和做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懂得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充满正能量、富有民族精神和气魄的人。
目录
Part 1 国者之心 热爱祖国妈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们付了钱,什么也不用干”
33年的红叶
阿Q怎么做主人
不“自来”的水
和习爷爷一起种树
裁判错了怎么办?
还骂有理吗?
何必硬要当场分高低
集邮的“窍门”
脸怎么红了
手拉手,把世界变大
骂下流话自己丢人
听张老师讲馒头课
奇妙的蚂蚁世界
糖的历史和少年的使命
小铃病了
爷爷小时候有手机吗?
寻找老物件
一道杠,两道杠
这是什么花
最深沉的爱
用规矩扩大自由
Part 2 学悟思 融入社会大家庭
请你耐心等一等
“捣乱”的孩子
“七个孩子”话雷锋
不跟他玩了
不要给老师起外号
你会说谢谢吗?
你跟谁说话
可以讨还吗?
更好的方法——当朋友
你也许只离文明50米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是谁聪明,是谁呆
有什么问题吗?
收回道歉,留下信心
说出同桌的5个优点
在公共汽车上的观察日记
踢人不算本事
摘下红领巾就可以打架吗?
张老师在想什么
这也是儿童节的“礼物”
做好事受到讽刺怎么办?
做好事的机会
这本书是图书馆的
牙膏皮与鼓乐队
Part 3 飞鸟恋巢 建设幸福小家
理想有什么用
“姥爷吃拜糖平”
360°摄影失败
成功者不一样的童年
爱因斯坦和他的小罗盘
不跌跤长不大
不要偏科
程小荣上山
姥姥语录
粗心“粗”在哪里
“和我有什么关系?”
两个人的日记
记一记家庭日用账
每天变好一点点
你是哥哥
绮瑞娜的时间没有白费
少先队员在家里
我怎么没听见
现在的孩子
无穷岁月增中减
学会发现美
寻找苦难
要自己学
有没有理想是看得见的
在成长着的孩子背后
后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们付了钱,什么也不用干”
33年的红叶
阿Q怎么做主人
不“自来”的水
和习爷爷一起种树
裁判错了怎么办?
还骂有理吗?
何必硬要当场分高低
集邮的“窍门”
脸怎么红了
手拉手,把世界变大
骂下流话自己丢人
听张老师讲馒头课
奇妙的蚂蚁世界
糖的历史和少年的使命
小铃病了
爷爷小时候有手机吗?
寻找老物件
一道杠,两道杠
这是什么花
最深沉的爱
用规矩扩大自由
Part 2 学悟思 融入社会大家庭
请你耐心等一等
“捣乱”的孩子
“七个孩子”话雷锋
不跟他玩了
不要给老师起外号
你会说谢谢吗?
你跟谁说话
可以讨还吗?
更好的方法——当朋友
你也许只离文明50米
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是谁聪明,是谁呆
有什么问题吗?
收回道歉,留下信心
说出同桌的5个优点
在公共汽车上的观察日记
踢人不算本事
摘下红领巾就可以打架吗?
张老师在想什么
这也是儿童节的“礼物”
做好事受到讽刺怎么办?
做好事的机会
这本书是图书馆的
牙膏皮与鼓乐队
Part 3 飞鸟恋巢 建设幸福小家
理想有什么用
“姥爷吃拜糖平”
360°摄影失败
成功者不一样的童年
爱因斯坦和他的小罗盘
不跌跤长不大
不要偏科
程小荣上山
姥姥语录
粗心“粗”在哪里
“和我有什么关系?”
两个人的日记
记一记家庭日用账
每天变好一点点
你是哥哥
绮瑞娜的时间没有白费
少先队员在家里
我怎么没听见
现在的孩子
无穷岁月增中减
学会发现美
寻找苦难
要自己学
有没有理想是看得见的
在成长着的孩子背后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