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页数:330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87602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福克纳评《喧哗与骚动》,“它是我能写出来的最伟大的作品”。
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创作数百种,唯《喧哗与骚动》得他青眼。
与《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福克纳是我的精神导师。”
◆李文俊评:“翻译介绍了美国重要作家福克纳,我感到不枉此生……自己所有译作里面,最满意的是《喧哗与骚动》。”
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以翻译福克纳的作品闻名,曾写信向钱钟书请教。
65岁高龄翻译福克纳最艰深作品,增改数次,身体累垮也无怨无悔。
2011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5年福克纳诞辰一百周年,莫言写道:“十几年前,我买了一本《喧哗与骚动》……我首先读了该书译者李文俊先生长达两万字的前言……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
翻译家方柏林写道:“李先生的译文出神入化,他翻译之后再无译本问世……回头再去翻看李先生的译本,常生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注:书中有着大量不带标点的独白,这并不是印刷、编辑、排版的错误,而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杰出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0多篇短篇小说,并且用这些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小城“约克纳帕塔法县”。小说时间跨越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采用大胆丰富的意识流手法,描绘了一部多卷提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史,成为美洲现代主义创作的弄潮者,也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此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克斯以福克纳为精神导师,略萨、莫言等作家的创作也均可见福克纳的影子。
【译者介绍】
李文俊【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杰出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0多篇短篇小说,并且用这些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小城“约克纳帕塔法县”。小说时间跨越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采用大胆丰富的意识流手法,描绘了一部多卷提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史,成为美洲现代主义创作的弄潮者,也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此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克斯以福克纳为精神导师,略萨、莫言等作家的创作也均可见福克纳的影子。
【译者介绍】
李文俊
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30年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译文》《世界文学》杂志社工作多年,2011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他翻译了福克纳的六部作品,《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福克纳随笔集》《大森林》,还译有《变形记》《逃离》等文学名著;编选了《福克纳评论集》;著有《福克纳评传》《福克纳传》等。
相关资料
福克纳给予我们一个古老然而永远是现代的主题。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的一个悲剧:盲人也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摸索着前进。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缪
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他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最个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绿房子》作者 略萨
读到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
——中国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福克纳的人物就像面朝后坐在一辆奔驰的汽车上,未来看不见,现在十分模糊,而过去看得很清楚。
——法国哲学家 保罗·萨特
本书特色
《喧哗与骚动》书名取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主题也正被这句台词说中。
这是福克纳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家族的没落”为主题展开宏大的叙事,福克纳自称写的是一个“失落的天真”的故事。康普生家族曾经显赫一时,但康普生夫妇关系冷漠,相互鄙视;生活在没有爱与温暖家庭氛围中的孩子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不和谐,孤独冷漠,愤世嫉俗:长子昆丁孱弱又固执,因美美开失去贞操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贪婪势利,诗歌不切实际的复仇狂和虐待狂;最小额儿子班吉则是个障碍者,三十三岁却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女儿凯蒂不服“南方淑女”额规约,变得风流成性、轻佻放荡。这些人都急于诉说自己的欲望、愠怒和绝望,他们的嘶吼与故事里其他人的声音交织成一篇喧杂的低吟,此起彼伏,倾诉着凝滞不散的骚动与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