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 巴德·肖 著,付稳 译
页数:27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201127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巴德?肖所回忆的医疗前线生活,是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山峰,更是他们无法体会的高压与焦虑。他所有的呼吸与思考都被医疗工作占据,家庭关系遍布淤青,任妻子离他而去。他总是担忧得太多,而睡眠却太少,还在中年时罹患焦虑症和淋巴癌。
他次与恩师斯塔兹(肝移植之父)合作,就被灌输了“相信生命”的信念。斯塔兹对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无比执著,始终会因为病人在手术中死去而怒不可遏。然而手术台上的胜利缓和不了巴德更深层的忧郁。他无法与重获新生者握手,这会让他想起那些因等不到器官而死去的病人。他还不思虑,即使病患这次幸存,他们仍然可能以千百种理由死去。
回首过往的手术失误,巴德难掩哀伤;回忆起曾极力抢救但仍然死去的病患,他似乎不再臣服于斯塔兹的生命信条。他逐渐意识到,医生及时、准确的判断不是病人的免死品牌,他们的生命质量也不依赖于医疗的准确把控。有时候,对病人的陪伴和爱护胜过对病情执著和精准的控制。
作者简介
巴德·肖(Bud Shaw)
△ 肝移植之父汤姆·斯塔兹的得意门生
△ 世界顶尖医疗中心的创始人及前主席
△ 誉满全球的期刊《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创刊人
巴德·肖出生于1950年,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医生。1981年,巴德·肖来到当时的器官移植重镇匹兹堡,师从托马斯·斯塔兹学习器官移植。
1985年,年仅35岁的巴德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器官移植医师。他离开匹兹堡,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创立移植中心,这家机构旋即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肝移植中心之一。他发表过300多篇期刊论文和50篇学术专书论文。2009年,他正式封刀,离开手术室,并从肝移植中心主管这一职位上卸任。目前他专注于写作,并致力于医学教育。2013年,他发表在《非虚构文学》杂志上的文学作品My Night With Ellen Hutchinson获得了普什卡特(Pushcart
Prize)特别关注奖
相关资料
丁香园
1967 年,斯塔兹医生完成最例肝移植手术。在随后的 50 年,肝移植在全球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 5000 例肝移植手术。而这本书描述的,就是这样的肝移植医生的生活。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手术室和监护室内的生死。
李·古特基德(Lee Gutkind)
文学杂志《非虚构文学》创始人,非虚构文学教父
一部描写外科医生和外科手术的佳作。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贯穿着温暖、真诚,直接且悲情,有趣且扣人心弦。
温迪·摩尔(Wendy Moore)
英国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 ,《刀男》(The Knife Man) 作者
这是一个迷人且真实的回忆录,用幽默、智慧和热情描绘了一个器官移植外科医生起起伏伏的一生。
保尔·A. 拉吉瑞(Paul A. Ruggieri)
医学博士,《一个外科医生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urgeon)
作者肖博士的回忆录讲述一个有着超人业绩的男人的独特人生之旅。他的坦然让我哭泣、欢笑、畏惧和欢欣,让我思考生活的真实意义。我一读起来就废寝忘食,手不释卷。技术和内心深处的关怀给患者生的希望和未来。
马克·冯内古特(Mark Vonnegut)
美国儿科医生和回忆录作者
美国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代表作《五号屠宰场》)之子
肖博士的写作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深入骨髓,直指人性,直击心灵。我向你们强烈推荐这本书。
珍妮特·布罗威(Janet Burroway)
美国著名作家,获 1970 年普利策文学奖提名
肖博士以启发性的视角观察人类现状,对于什么是关怀以及为什么要关怀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科克斯书评》
透过医学专业人士的洞察,肖博士的精美文章描写了他对人类脆弱性的清醒认识,以及科学为了弥补这种脆弱性而实现的进步。这是一本令人振奋的杰作,能够深深吸引有抱负的医生以及那些担心高风险手术的病人。
《传记迷》杂志(Biographile)
肖博士不仅在手术室,还在至关重要的文学领域展现了他的精准之美……一段感情丰富的故事。
本书特色
巴德·肖所回忆的医疗前线生活,是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山峰,更是他们无法体会的高压与焦虑。他所有的呼吸与思考都被医疗工作占据,家庭关系遍布淤青,最任妻子离他而去。他总是担忧得太多,而睡眠却太少,还在中年时罹患焦虑症和淋巴癌。
他最次与恩师斯塔兹(肝移植之父)合作,就被灌输了“相信生命”的信念。斯塔兹对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无比执著,始终会因为病人在手术中死去而怒不可遏。然而手术台上的胜利缓和不了巴德更深层的忧郁。他无法与重获新生者握手,这会让他想起那些因等不到器官而死去的病人。他还不禁思虑,即使病患这次幸存,他们仍然可能以千百种理由死去。
回首过往的手术失误,巴德难掩哀伤;回忆起曾极力抢救但仍然死去的病患,他似乎不再臣服于斯塔兹的生命信条。他逐渐意识到,医生及时、准确的判断不是病人的免死金牌,他们的生命质量也不依赖于医疗的精确把控。有时候,对病人的陪伴和爱护胜过对病情执著和精准的控制。
目录
章 初遇肝移植之父 3
◎“他会因失血过多而死,这样你就满意了吗?” 4
◎ 我对肝移植非常感兴趣 12
◎ 麦克斯·斯廷森的新肝脏 19
◎ 外科医生的神奇力量 30
◎ 初闻海妖魅音 37
第 2
章 与手术亲密接触
43
◎ 折戟精神病科 44
◎ 与牛仔的初次合作 52
◎“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答案,那位年轻人白死了” 56
◎ 从犹他州的悬崖跳下 64
◎ 解雇风波 71
◎ 捅破巨型脓肿 76
◎ 玩忽职守有时意味着勇敢救治 80第 3 章 天堂与谷底 85
◎ 我想成为英雄,却进了樊笼 86
◎ 肝移植生涯起航 91
◎ HIV 检测 :医疗中的防水长靴 99
◎ 好的手术如同有灵魂的歌剧 105
◎ 逾越生命的界线 114
◎ 无头母鸡 122
◎ 母亲 :我的生命之重 128
第 4 章 回到凡间 135
◎ 焦虑的贵妇 vs 对悲剧麻木的医生 136
◎ 与战争相比,医生面对的死亡并不沉重 142
◎ 飞向职业生涯的星辰 150
◎ 对血凝块的一次误判,也会置病人于死地 152
◎ 救治鸭子 160
◎ 手术室的终曲 166
第 5 章 好时光,坏时光 179
◎ 患者的情感不该忽略 180
◎自愈肉毒杆菌 186
◎ 我曾如此接近死亡 191
◎ 炸香烟 195
◎ 天有不测风云 199
第 6 章 回忆命运的瞬间 205
◎ 所谓掌控能力,只是生存的幻觉 206
◎ 一个医生、四间手术室、四台手术 211
◎ 你忍心见死不救吗? 215
◎ 一次守夜引发的官司 219
◎ 医生本可以轻易推迟死亡的到来 228
◎ 挽救过的生命,是一笔财富 243
◎ 戒烟的话题太过残忍 245
致谢 253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