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成伟著
页数:12,288页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0369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孙毓敏(1940年-),女,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女,国家一级演员,荀慧生的亲传弟子。代表作有《红娘》《荀灌娘》、《杜十娘》、《红楼二尤》、《金玉奴》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美国佛州颁发的亚洲艺人终生成就奖。 全书内容涵盖广泛,从孙毓敏的童年写起,将她的艺术之路划分为戏校学艺等几个阶段,并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力求浓缩孙毓敏坎坷人生中感人至深的一面,较好塑造了一位京剧艺术家的形象。
作者简介
谢柏梁,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本书特色
孙毓敏,女,(1940年一)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女,国家一级演员,荀慧生的亲传弟子。代表作有《红娘》《荀灌娘》、《杜十娘》、《红楼二尤》、《金玉奴》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美国佛州颁发的亚洲最艺人终生成就奖。
目录
第一节 一母三女悲苦哀婉
第二节 八岁登台才华初显
第二章 苦亦京城甜亦北京
第一节 偶人戏校录取晚成
第二节 遍尝苦楚练就金嗓
第三节 孤身北京处处温情
第四节 义无反顾巧学张派
第三章 初出茅庐前途坦荡
第一节 步入苟门继承苟派
第二节 以爱之名苦亦思甜
第三节 灯火舞台声名鹊起
第四节 主演梅剧幸遇佳师
第四章 命中多舛悲剧连连
第一节 下放河南悲情伊始
第二节 受尽折辱轻生致残
第三节 瘫痪卧床慈母离世
第五章 坎坷艰辛苦尽甘来
第一节 百般苦练重新站起
第二节 三次平反沉冤昭雪
第三节 讲学任教重返舞台
第四节 再返京城终回正轨
第五节 凤凰涅槃振翅奋飞
第六章 重返母校精诚奉献
第一节 尊师重教开门办学
第二节 克服困难博得重点
第三节 募集资金兴办大赛
第四节 力捧新人巡演四方
第七章 传承技艺广收门徒
第一节 贵朋良友雪中送炭
第二节 鞠躬尽瘁感念师恩
第三节 广收才俊倾囊相传
第四节 教学相长育人有道
第八章 继承传统频创新剧
第一节 毓秀钟灵承前启后
第二节 华美灵动荀韵新声
第三节 移植《痴梦》一片痴心
第九章 传播戏曲海峡内外
第十章 频获殊荣享誉四方
附录一 孙毓敏大事年表
附录二 孙毓敏源流谱系
代跋
节选
《孙毓敏评传/中国艺术家评传》: 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金色的梦,充满了美好与幸福。但当我们遥望历史长河时,却不难发现,许多戏曲名流的童年似乎并不那么如意,其中便有荀派传人——孙毓敏。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哭声、吵声、骂声、摔东西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房间。那时,孙毓敏只有两岁,然而这样的场景竞成了她人生的最初记忆。日后,孙毓敏在回忆童年时,曾经在某栏目访谈中这样说过:“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不和,在我刚刚7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母亲过日子。这是一个由四位女性组成的家庭,我们经历了漫长的艰苦道路。” 关于家庭的不和,有诸多复杂的因素,但不得不从她的母亲说起。孙毓敏的母亲姓孙,原名为墨筠,她打心底里认为,这个名字只能表现出她的儒雅,而无法体现出她真正的理想与抱负。她极其尊敬的人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自然也想成为诗中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样的人,所以根据诗句更名为孙杰。孙毓敏在性格上像她的母亲一样坚强,从这一方面来讲,当“文化大革命”的大潮袭来时,孙毓敏选择以死明志,也是渊源有自的。孙杰自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格外疼她,送她到教会学校读书。只是读到高中的时候,奶奶去世,孙杰便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上夜校大学,拿到了大学文凭。如此可见,孙毓敏的母亲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时,是多么的努力。 一位女子在旧社会的生活很不容易,孙杰做过中学教师、律师秘书、英文打字员等工作,因为要强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每项工作都能做得很出色。孙杰年轻貌美,追求她的男子很多。但她一直受陈旧观念影响,从未主动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孙杰志向远大,性格孤傲,直到31岁,也没有任何男士能走进她的心里。最终还是通过外人介绍,才认识了孙毓敏的父亲。两人仅仅见了两次,便匆匆结婚了。如此仓促的结合,导致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并不透彻。孙毓敏的父亲隐瞒了真实年龄,甚至还隐瞒了结过婚的事实。这为两个人后来的家庭矛盾埋下了隐患。 两人结婚初期,感情很好,生活也很幸福。但伴随着孙毓敏及其大妹毓皓两个女孩的出生,父亲对母亲便不似从前那般疼爱了。他经常将外面受的气撒在孙杰身上,发脾气、骂人甚至家庭暴力,这些已经成了父亲与母亲交流的一种习惯。究其原因,在那个时代,生男生女都被认为是女人一个人的问题。生不出男孩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总是抬不起头,处处忍气吞声。 小妹毓伟的出生使父亲彻底失望了,导致家庭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母亲整日郁郁寡欢,有时会把小小的孙毓敏当成出气筒。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孙毓敏就会委屈得泣不成声,甚至哭到双手抽筋,手指像被冻僵一般动弹不得。吓得孙杰慌作一团,端来热水让女儿泡手,直至手指泡红,自然伸开,哭出声来,才松一口气。从那时起,孙毓敏就渐渐养成了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内心想法的习惯,就如同她用一生的时间去热爱京剧艺术一样义无反顾。 父亲常常不回家,母亲只好选择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她请了一位叫蔡妈的保姆照顾三个孩子。但这位蔡妈对三个孩子极其狠毒,尤其对待大妹格外残忍,这让孙毓敏幼小的心灵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仅如此,蔡妈还有偷钱的劣习。有一次大妹撞到她偷钱并告诉了妈妈,便被蔡妈记恨在心,将她抛到浴缸几经折磨之后才肯罢休。在很大程度上,蔡妈影响了孙毓敏对子女的教育,让她在日后对请保姆这件事情不免有些心有余悸。 在她六岁多的时候,孙毓敏的父母选择了离婚,当时的场景让她至今仍然难以忘怀。当她看到母亲拎着包袱往楼下走时,迅速跑出去大喊了一声:“妈妈,您去哪儿?我也跟您去!”也许当时还是孩子的孙毓敏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在潜意识里害怕母亲一去不回。她认为自己应该永远和母亲在一起,母亲才是她一生的依靠。随后两个更加年幼的妹妹也跑了出来,喊着:“妈妈!妈妈!”母亲边擦眼泪边下了决心:“好吧,都走,都跟我走。”于是,母女四人便开始了一段相依为命、漫长艰苦的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