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联华文李天道
页数:295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68716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注重精神陶冶,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本书从“雅者正也”审美意识出发,阐述了古雅、高雅、文雅、典雅、淡雅、和雅、清雅等“雅”境多样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并以雅俗之辩、名家论雅作结,从而提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构成了“雅俗”。
作者简介
李天道: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文科二级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四川省文学奖一等奖1次;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七次;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并且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多家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多部。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注重精神陶冶,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境界。本书从“雅者正也”审美意识出发,阐述了古雅、高雅、文雅、典雅、淡雅、和雅、清雅等“雅”境多样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并以雅俗之辩、名家论雅作结,从而提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构成了“雅俗”。
目录
绪论“尚雅”与“崇礼”精神
第一章古雅
第一节“古雅”说的生成
第二节“古雅”说的美学意旨
第二章高雅
第一节雅人
第二节雅趣
第三节雅气
第四节气格
第三章文雅
第一节“文”即“雅”
第二节“文雅”之境
第三节“文质彬彬”说的历史沿革
第四章典雅
第一节释“典”
第二节“典雅”说的美学内涵
第五章淡雅
第一节“雅洁淡远”之境
第二节“和雅冲淡”之境
第三节“雅洁冲灵”的人格境界
第六章和雅
第一节中正平和
第二节“和雅”之境
第七章清雅
第一节以清比德
第二节雅如清韵
第三节空灵雅洁
第四节静以体道
第八章“雅俗”之辩
第一节“雅”“俗”形态的文化构成
第二节“雅”与“俗”的分野
第三节“雅乐”与“隆雅崇雅”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俗乐”与“化俗为雅”的审美观念
第五节“尚雅贬俗”的审美取向
第六节雅俗相通的审美构成
第七节“雅正”的诗学精神
第八节“风雅”审美规范
第九章名家论“雅”
第一节老子论“超越俗我”与“守道为贵”
第二节庄子论“隆雅绝俗”与“超迈旷达”精神
第三节荀子论“雅儒”“俗儒”
第四节屈原之“超越世俗、洁身自好”的“尚雅”精神
第五节宋玉之“尚雅”“隆雅”审美观
第六节桓谭论“离雅乐而更为新弄”
第七节王充“褒雅卑俗”的审美观
第八节阮籍、嵇康“尚雅崇格,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
第九节刘勰的“雅俗”审美意识
第十节苏轼论“高洁淡雅、超绝俗我”的人格境界
第十一节晚明以“俗”为“雅”之审美趣尚
后记中国美学“雅俗”精神之当代意义
第一章古雅
第一节“古雅”说的生成
第二节“古雅”说的美学意旨
第二章高雅
第一节雅人
第二节雅趣
第三节雅气
第四节气格
第三章文雅
第一节“文”即“雅”
第二节“文雅”之境
第三节“文质彬彬”说的历史沿革
第四章典雅
第一节释“典”
第二节“典雅”说的美学内涵
第五章淡雅
第一节“雅洁淡远”之境
第二节“和雅冲淡”之境
第三节“雅洁冲灵”的人格境界
第六章和雅
第一节中正平和
第二节“和雅”之境
第七章清雅
第一节以清比德
第二节雅如清韵
第三节空灵雅洁
第四节静以体道
第八章“雅俗”之辩
第一节“雅”“俗”形态的文化构成
第二节“雅”与“俗”的分野
第三节“雅乐”与“隆雅崇雅”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俗乐”与“化俗为雅”的审美观念
第五节“尚雅贬俗”的审美取向
第六节雅俗相通的审美构成
第七节“雅正”的诗学精神
第八节“风雅”审美规范
第九章名家论“雅”
第一节老子论“超越俗我”与“守道为贵”
第二节庄子论“隆雅绝俗”与“超迈旷达”精神
第三节荀子论“雅儒”“俗儒”
第四节屈原之“超越世俗、洁身自好”的“尚雅”精神
第五节宋玉之“尚雅”“隆雅”审美观
第六节桓谭论“离雅乐而更为新弄”
第七节王充“褒雅卑俗”的审美观
第八节阮籍、嵇康“尚雅崇格,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
第九节刘勰的“雅俗”审美意识
第十节苏轼论“高洁淡雅、超绝俗我”的人格境界
第十一节晚明以“俗”为“雅”之审美趣尚
后记中国美学“雅俗”精神之当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