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齐守军
页数:36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1091237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br />
动物疫病是当前困扰养殖业发展和影响人类公共卫
生安全的难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等重
大动物疫病在全球范围暴发,使人们越发认识到加强动
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而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最
基层、最直接的是乡镇兽医人员,如何提高基层兽医人
员的素质迫在眉睫,这就是编写本套丛书的目的。
基层兽医人员要做到“应变迅速、业务精通、技术
精湛、防控到位”,必须掌握基本技能,这对动物疫病
诊断、治疗和防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兽医
基础知识和兽医基本操作技能,才能积极预防畜禽疾病
的发生,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畜禽疾病,确保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乡镇兽医人员的工作需要,我们组织
专家和长期从事基层兽医工作的同志,编写了《兽医临
床操作技巧》、《兽医常用药物安全使用指南》、《动物与
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技术》、《畜禽传染病防控技术》、《家
畜内外科疾病诊疗技术》、《动物产科疾病诊疗技术》、
《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与案例分析》、《畜禽寄生虫病防治
技术》、《兽医防疫消毒技术》九个分册。这套基层兽医
人员指导丛书系兽医行业的一项系统工程,每册书各自
独立自成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畜禽常见病、多发
病,以及兽医工作相关技术,内容丰富、新颖,语言平
实、流畅,易懂易学,融知识性、科普性、实用性和可
操作性于一体。希望本套丛书对广大基层兽医人员提高
素质、增长知识,推进基层兽医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
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
作用。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7年4月18日
第五章 猪的传染病
一、猪 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
死性疾病。
(一)诊断要点
L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染发病,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染,引起猪发病。
2.症状
(1)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可高达42℃,食欲减退或废
绝,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下痢,粪便中有黏液、假膜和血
液,喜饮水;耳根、腹下和四肢内侧的皮肤上有紫红斑点,指压
不褪色(图1);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尿恶臭。
(3)慢性型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
泻交替发生,病猪消瘦,精神不振,行走不稳,病程长达20天
以上。
3.尸体解剖变化 喉、心、肺、肾、膀胱有出血点;淋巴结
肿大,边缘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病程稍长的病例,在盲肠、
结肠,特别在回盲口附近的黏膜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扣状溃疡。
4.确诊需进行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如兔体交互免疫试
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
(二)治疗
早期可应用抗猪瘟血清,治疗量为2毫升/千克(预防量减
半),每日1次,连用3日,并根据病情适时进行对症治疗。
(三)预防
搞好平时的卫生防疫工作。预防接种可选用猪瘟兔化弱毒冻
干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猪瘟、猪肺疫二联苗。免
疫计划可按猪传染病免疫程序进行。但须注意,对发生猪瘟的地
区或猪场作紧急预防注射时,只能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病猪
群的猪经测温和体检后认为尚属正常的猪才可施行预防注射,注
射量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而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
以免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二、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
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本病通常经消化道感染,亦能经呼吸道、皮
肤、黏膜感染。
2.症状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在蹄冠、
蹄踵、蹄叉、鼻端、齿龈、舌、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出现水疱(图
2);流涎,跛行或卧地不起;蹄壳变形或脱落,水疱破溃后,露
出暗红色的糜烂面。仔猪常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3.尸体解剖变化 除口腔、蹄部、鼻端、乳头有水疱和烂
斑外,胃黏膜常有溃疡;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松软,似
煮熟状,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
4.确诊参看牛口蹄疫。
(二)防制
1.搞好平时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养殖场的全进全出制度,
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和平常的预防接种工作。
2.及时报告疫情 口蹄疫发生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确定诊断,鉴定毒型,划定疫区,采取严格的封锁、隔离、
消毒,以减少损失。待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半个月内不
出现新病例时才可解除封锁。
3.紧急预防接种 根据鉴定的毒型,采用相同的口蹄疫疫
苗对病群中的健畜、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健畜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