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用书新时代应急管理通论/王宏伟

封面

作者:王宏伟

页数:317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20739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是,将强未强的阶段和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国内外重大安全风险的挑战,各种可以预见与不可预见的风险交织、叠加、耦合、互动,形成了新的风险综合体,表现出空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新奇性、跨界性等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应急管理也进入了新时代,承担着为党和人民“守夜”的神圣职责,必须具备“打大仗” “打硬仗”的能力。2018年春天,我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应急体制改革,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包括5个应急指挥协调机构,组建了应急管理部,这是中国应急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是我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和宝贵机遇,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应急管理通论》这本书正是基于新时代背景而对应急管理基本理论的重新探析。本书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注重阐释新时代的新元素,对灾害事故的概念、特征以及风险减缓、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社会动员、应急沟通与舆情引导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例举了应急管理部成立一年来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举措。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国应急管理走进新时代,第二章灾害事故与综合性应急管理,第三章灾害事故的风险减缓,第四章灾害事故的响应准备,第五章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第六章灾害事故的恢复,第七章灾害事故的应急社会动员,第八章灾害事故的应急沟通与舆情引导。

本书主要用作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消防救援指战员、高校学生的教育培训用书,也可供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者、科研院所应急管理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宏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首都国安办智库专家、河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顾问、民政部亚洲基金会项目专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曾于2005—200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国家安全、应急管理、反恐等问题。主要科研项目有“北京市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研究”“应急救援队伍整合与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研究”等多项。编写出版《应急管理导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国际论坛》《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减灾》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0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应急管理走进新时代
第一节 新时代的重大风险
一、新时代的判断依据
二、新时代的重大风险
三、迈向后工业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安全风险
第二节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思想之基
一、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审视应急管理
二、以人为本,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与“红线意识
三、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四、完善社会动员,促进全民参与/2l
五、夯实基层基础
六、关注系统性风险
七、坚持底线思维
八、处理好追责与学习的关系
九、加强国际应急交流与合作
十、构建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我国现代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探索
二、平稳发展
三、开创新局
第二章 灾害事故与综合性应急管理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
一、突发事件的性质
二、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四、灾害事故的含义
五、灾害事故的非常规性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分级
一、突发事件分级的惯例
二、突发事件分级的挑战
第三节 综合性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
二、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
三、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
四、综合性应急管理模式
五、应急管理的原则
第四节 综合性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
一、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
二、危化品:挑战传统安全生产理念
三、大检查:有效性与局限性
四、企业与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整合
……
第三章 灾害事故的风险减缓
第四章 灾害事故的响应准备
第五章 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
第六章 灾害事故的恢复
第七章 灾害事故的应急社会动员
第八章 灾害事故的应急沟通与舆情引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用书新时代应急管理通论/王宏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1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