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体健
页数:35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90935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收入了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李贵《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金甫暻《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成玮《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六种著作。朱刚、李贵、成玮的著作,是时段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结合。他们的聚焦点都在唐宋之际,特别是朱刚和李贵的两部书,有着“唐宋变革论”的明显印记。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收入了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李贵《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金甫暻《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成玮《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六种著作。朱刚、李贵、成玮的著作,是时段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结合。他们的聚焦点都在唐宋之际,特别是朱刚和李贵的两部书,有着“唐宋变革论”的明显印记。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目录
第一节 综述与反思:百年来刘克庄研究的洞见与未见
一、基础:行迹的清晰与文集的零乱
二、视阈:局部的深入与整体的粗糙
三、方法:静态的描述与动态的分析
四、立场:当下的阐发与历史的缺席
第二节 解题与理路:历史图景与作家个体的互阐互释
一、“文学世界”与“文学生态”释意
二、思路的展开与视角的选择
三、篇章的安排与技术第一代
综论 作为背景的晚宋与作为代表的刘克庄
一、第一政事与文士心态
二、第一格局与文人分布
三、第一学术与文学创作
第一章 地域和家族:莆田文化与地方精英
第一节 莆田空间的文学呈现
一、莆体:历史积淀的印痕
二、徐潭:寄托隐逸的山水
三、荔枝:地域意象的典型
第二节 家族情感与文学活动
一、文学家族与情感认同
二、家族情感与文学风格
三、家族文学活动与地域文人网络
第三节 地方精英的身份与文学风貌的形成
一、祠禄制度与地域文人群体
二、长期里居与文学主题衍变
第二章 江湖和魏阙:身份转换与文学活动
第一节 题外谈“江湖”:江湖诗人与乡绅诗人
第二节 游士身份:泛接诗界与广纳政缘
一、游幕生活与诗词创作
二、初涉政事与黾勉四六
第三节 乡绅身份:游戏诗文与主盟地方
一、从“后村体”谈起:闲适唱酬与组诗形态
二、主盟莆阳文坛:指点后学与序跋撰写
第四节 朝臣身份:奏议公文与兼撰两制
一、奏议公文与立朝大节
二、兼撰两制与“四六孤行”
第三章 政争和出处:文化性格与文学生成
第一节 屡陷政争与心态反复
一、“谤不止”与“不终弃”:政争中的挣扎
二、“故我”与“今我”:政争后的反思
第二节 文化性格与文学精神
一、疏狂:雄奇的笔力
二、旷达:开放的心境
三、自适:闲逸的性情
四、真率:日常的书写
第四章 学术和创作:各有其域与多层互动
第一节 学派与文派:理学与文学互动的典型
一、学术思考与文学表达
二、学派别传与文派“旁支”







![周作人的文学道路:围绕[文学店关门]的考察-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3/20131102/B636113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