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心雕龙》范畴考论

封面

作者:徐光社

页数:394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68719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文论范畴的生发、演进及形成入手,考察《文心雕龙》创用系列范畴的来龙去脉,厘清文论范畴从生成到《文心雕龙》系统建构的历程,从而理解刘勰如何以系统的范畴创用完成文论各层面的经典性论证,并由此廓定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成就体大思精的文论元典,葆有逾越时空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涂光社,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代表作有《文心十论》《雕龙迁想》《原创在气》《因动成势》《庄子范畴心解》《中国美学范畴发生论》等。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戚良德主编

作者涂光社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美学

《文心雕龙》诞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是古代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巨著

友情提示:本书有纸质泛黄,书角磕碰、磨损等现象,介意的读者慎拍

范畴是理论组合的核心环节,为读解论说、阐发理论意涵的关键处。范畴研究是以当代视角探究古代文艺理论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个性鲜明,较为集中地体现华夏民族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文学观念,聚焦人文理想和精神追求;显现传统思维方式、概念、话语组合和理论建构的诸多特点。范畴有从字词到概念,再升格为理论范畴,以及不断衍生的过程。梳理文论范畴的创用,了解其优长和历史,能从一个侧面认识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新时代文论批评提供重要的参照系和整合资源。

体大思精的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文心雕龙》于一千五百多年前问世,不仅前无古人,后世的理论家也难望项背。刘勰所以能够进行如此精深的理论思考,成就宏大缜密的理论体系,正与其范畴系列创用密切相关。

刘勰在完成《文心雕龙》各层面理论系统建构的同时,也廓定了古代文论范畴的体系;他正是以文学理论范畴全面系统的创用,成就了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经典著述。

体系缜密的理论仰赖统序严谨论证精切的范畴系列的论证支撑、建构。反之,体系缜密的理论建构,也能成就范畴系列的创用。《序志》篇是《文心》的序,介绍了以“文心雕龙”名书的原委和论文的宗旨以及全书的理论框架、结构统序和立论的方法、原则,可以此为线索对刘勰范畴概念创用方面的建树进行梳理。

刘勰移植、创设的范畴概念之多举世莫比,在《文心雕龙》每一层面的理论组合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谓各得其所,各尽其用。于此古代文论范畴体系已见雏形。此后的理论批评尽管在范畴创用上仍不断有所拓展,有新的组合和模式出现,甚至有某种文学样式、风格流派新的建构,但大都能从《文心》中找到其范畴概念运用的起点和依据,不与刘勰的理论体系相悖。

研讨《文心雕龙》的范畴创设运用,开掘其理论价值,首先须明了古代文学及其理论范畴生成的土壤,揭示华夏民族思维方式和理论建构(包括范畴概念创用)的特点和优长所在;厘清汉魏六朝传统文学观念演进、学术发展的脉络和理论思

辦水平跃升的所以然。然后全面解析《文心》的范畴体系,发掘其理论意义,宣示其历史地位,一窥华夏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学艺术追求的文化价值。

目录

导论

一、古代文论范畴生成的文化土壤和理论特征

二、文论范畴创用和理论升华的前提条件在汉魏六朝渐臻完备

三、《文心雕龙》范畴创设和系统建构的理论意义和导向作用

第一章文论范畴生成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传统思维方式、理论形态和范畴特征的形成

一、思维倚重“象”与运用线条的双绝

二、从纹理、线条到文字:“象”与“文”的互动与互促

三、古代理论表述和范畴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古代文论范畴的哲学依据

一、 阴阳五行——古代的辩证思维学说

二、气论:先秦两汉的本根说

三、神形论:精神现象的考察

四、 仁学:维系人心的孔孟之道

五、尚虚无、尚自然、尚超越的老庄哲学

第三节先秦:传统文学观成型前文论概念的不同渊源

一、源于哲学者

二、《诗》学范畴

三、诸子的“言”“辞”之论

四、极富创意和影响深远的《庄》学范畴

第二章文论范畴创用的前提条件与理论准备

第一节传统文学观念形成的轨迹

一、 先秦:传统文学观廓定之前的时代

二、汉魏六朝文学观念的演进脉络

第二节两汉:美文文学观形成时期的范畴、概念

一、西汉前期与文辞相关的范畴概念

二、与美文文学观形成俱兴的汉赋及其评论

三、《诗经》学中的范畴概念

四、对繁冗浮华和虚妄不实文风的批判

第三节玄化为本,德化为宗:汉魏六朝的儒道互动与学术发展

一、“道者玄化为本”的学术定位

二、从《庄子·天下》看先秦学术中儒、道思想的奠基和统领作用

三、汉代学术中的道儒互补

四、尚“玄”:对正统经学和谶纬之术的补正与纠谬——从扬雄的《太玄经》
到张衡的《思玄赋》

五、魏晋玄学中的道儒互动:先秦学术思辨精神的复归

六、玄学兴盛对古代学术发展的历史贡献

第三章魏晋文论与《文心雕龙》的范畴建构

第一节魏晋文论范畴概念的运用

一、“文气”说在范畴创设上的历史贡献

二、陆机《文赋》在范畴概念运用上的贡献

三、挚虞《文章流别论》和钟嵘《诗品》中的范畴运用

第二节玄学影响下的文论范畴创用

一、玄学和哲学思辨精神的复归

二、文学艺术理论批评在玄学思潮中的取舍

三、刘勰对玄学思想方法的接受

四、《文心雕龙》中玄学理论范畴的移植

第三节《文心雕龙》:缜密体系中各得其所的范畴系列

一、《序志》:申说论文宗旨、理论框架、论证原则方法所用范畴

二、以范畴名篇的专论之一:针对文学基础性理论问题的论证

三、以范畴名篇的专论之二:文化特色尤为鲜明的论题

四、不见于篇名、用而未释的范畴概念

五、《文心雕龙》范畴概念创用的卓越成就和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心雕龙》范畴考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