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辩论术

封面

作者:姜燕

页数:326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91133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果说生活中的论辩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在

与人争辩,那么,波谲云诡的论辩场则给辩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论点的机会。

论辩无须血战到底。但是,论辩需要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能对付穷

追猛攻,亦能抵抗十面埋伏。

除了真枪实弹的战场,唯论辩与用兵更为接近。因此本书以《孙子兵法》中

的经典理论来做每章的导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亦真亦幻、亦正亦奇、亦实亦

虚的论辩世界吧!

作者简介

姜燕,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汉语口语美学”主讲人,“姜氏问答术”创始人。曾任海峡两岸大学生论辩赛山东赛区总教练,率队获海峡两岸大学生论辩赛亚军。主要研究方向口语美学、口语传播、声音艺术等。
已出版著作《即兴口语表达》 《问答术》 《汉语口语美学》 《播音主持训练与临场艺术》 《面试语言经典方略》等

本书特色

《论辩术》不仅教你如何去“辩”,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想”。有创造力的人,都能同时拥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并在两者之间自如转换。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论辩术》使你重新思考、审视你的周围和世界。读这本书,有些地方你会觉得有点难,但没关系,恰恰是你觉得难的东西,它会使你思考和成长。

目录

序 / 001

第一章?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论辩之源 / 001

第一节 二律背反 / 003

一、论辩的必要条件? /? 004

二、论辩的基本特征? /? 006

第二节 洗脑与反洗脑 / 007

一、洗脑及洗脑的特征? /? 009

二、单一信息的心理控制? /? 010

三、论辩对反洗脑的作用? /? 012

第三节 经典论辩溯源 / 015

一、古希腊的经典论辩? /? 016

二、古罗马的经典论辩? /? 019

三、美国的经典论辩? /? 019

四、中国的论辩溯源? /? 022

第四节 论辩三要素 / 028

一、论辩主体? /? 028

CONTENTS 目 录

002

论辩术

二、论辩主题? /? 030

三、论辩载体? /? 032

感悟与训练 / 034

第二章?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论辩之道 / 036

第一节 保障论辩的基本原则 / 037

一、平等原则? /? 037

二、求实原则? /? 038

三、逻辑原则? /? 041

第二节 用以取胜的次要原则 / 051

一、利己主义原则? /? 052

二、立足现实原则? /? 054

三、怀疑一切原则? /? 056

四、穷追到底原则? /? 057

五、重点突破原则? /? 060

感悟与训练 / 061

第三章? 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论辩之力 / 065

第一节 多元分析 / 065

一、多角度分析? /? 066

二、辩证分析? /? 067

三、逻辑分析? /? 068

第二节 多重表达 / 070

一、理性口语与感性口语? /? 071

二、多重表达的组成? /? 074

003

三、多重表达的瞬间组织? /? 080

第三节 复式思维 / 083

一、什么是复式思维? /? 084

二、避免思维定式? /? 089

三、思维跨度的加大? /? 092

第四节 对抗心理 / 094

一、对抗心理的层级? /? 094

二、协调认知? /? 098

三、心理调动? /? 099

感悟与训练 / 101

第四章? 胜可知,而不可为——论辩之备 / 107

第一节 拆解辩题 / 107

一、按辩题的表现形式分? /? 108

二、按辩题的基本逻辑性质分? /? 110

三、按辩题的内容分? /? 111

第二节 破题立论 / 112

一、切分题目? /? 113

二、找切入点? /? 117

三、双向立论? /? 118

第三节 底线与战场 / 121

一、底线和底线思维? /? 121

二、战场的划分? /? 122

目? 录

004

论辩术

第四节 理论框架 / 126

一、减轻论证难度? /? 127

二、减少理论抽象度? /? 128

三、确立攻击点? /? 129

四、保护软肋? /? 131

感悟与训练 / 133

第五章? 因利而制权——论辩之略 / 135

第一节 论辩基本策略 / 135

一、唯物辩证法? /? 136

二、逻辑推理法? /? 136

三、公理分析法? /? 137

四、语言感染法? /? 139

第二节 短兵相接 / 141

一、例证对抗? /? 142

二、引证对抗? /? 145

三、煽情对抗? /? 148

四、推导对抗? /? 149

五、归谬对抗? /? 151

六、引申对抗? /? 151

第三节 兵来将挡 / 154

一、高攻击力质询? /? 159

二、推挡答问术? /? 167

三、不合作原则? /? 179

感悟与训练 / 182

005

第六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论辩之术 / 185

第一节 立论术 / 186

一、论点的重塑? /? 186

二、论据的建构? /? 191

三、论证的形式? /? 195

第二节 驳论术 / 198

一、当头一棒? /? 199

二、釜底抽薪? /? 200

三、见招拆招? /? 206

第三节 应变术 / 212

一、回避术? /? 213

二、救场术? /? 215

三、防守术? /? 217

四、模糊术? /? 218

第四节 控时术 / 220

一、凤头术? /? 220

二、豹尾术? /? 222

三、猪肚术? /? 223

四、时间差战术? /? 226

第五节 配合术 / 227

一、别解? /? 227

二、调整底线? /? 228

三、承认口误? /? 228

四、连续进攻? /? 229

目? 录

006

论辩术

五、乔丹法则? /? 231

感悟与训练 / 232

第七章? 兵者,诡道也——论辩之诈 / 237

第一节 硬币的正反面 / 238

一、诡辩与智者? /? 239

二、诡辩与诸子百家? /? 241

三、诡辩的独特性? /? 243

四、诡辩的功用? /? 244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诡辩 / 245

一、偷换概念? /? 246

二、偷换论题? /? 249

三、断章取义? /? 252

四、虚假论据? /? 253

五、悖论命题? /? 256

六、循环论证? /? 260

七、以偏概全? /? 261

八、机械类比? /? 262

九、强加因果? /? 262

十、含糊其词? /? 264

十一、滥用权威? /? 264

十二、伪辩证法? /? 266

第三节 逆境操戈 / 267

一、批判性思维? /? 268

二、反常态思维? /? 269

三、寻找矛盾之处? /? 269

007

四、关注概念变化? /? 270

第四节 反诡辩术 / 270

一、直接揭露法? /? 271

二、概念注解法? /? 272

三、列举反例法? /? 273

四、兑现斥谬法? /? 274

五、以毒攻毒法? /? 274

六、澄清因果法? /? 275

七、回归语境法? /? 276

八、刨根问底法? /? 277

感悟与训练 / 277

第八章?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论辩之忌 / 281

第一节 对抗的语言禁忌 / 281

一、对抗公众意识? /? 281

二、批评性姿势? /? 282

三、无价值补救? /? 283

四、完美依赖? /? 283

五、扯皮式论辩? /? 284

六、无接口应答? /? 284

第二节 逻辑的雷区 / 284

一、困于类比? /? 285

二、盲目跟进? /? 286

三、防守依赖? /? 290

四、血战到底? /? 291

目? 录

008

论辩术

感悟与训练 / 291

第九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论辩之质 / 294

第一节 辩手的段位 / 295

一、段位划分? /? 295

二、辩手的位置? /? 297

三、适应论辩的气质? /? 298

第二节 四大个体辩风 / 300

一、严谨固执之“石”? /? 301

二、灵活变通之“风”? /? 302

三、凶猛激烈之“火”? /? 303

四、以柔克刚之“水”? /? 305

第三节 评判的白纸典范 / 306

一、消极中立? /? 307

二、负反馈均衡? /? 308

三、主持人法则? /? 309

感悟与训练 / 310

附录一? 猿猴诉讼:关于《圣经》 和进化论的论辩 / 314

附录二? 辩护大师结案陈词及延续论辩 / 321

节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其中有一种叫作两重性。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 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

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德国逻辑学家、“集合论”的创立者弗雷格,“不

完全定理”的提出者、逻辑学家哥德尔等都站在各自的角度支持了这种理论。这

也恰恰是伟大的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看法,这位心流理论的提出者

曾说,有创造力的人没有单一的风格,既可以是修士也可以是唐璜,唯一共通的

地方就是复杂:同时拥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并在两者之间自如转换。

富有创造力的人一定是个复合体而不是单一体,他们把各种可能性集于

一身。

人,都有内在矛盾,在矛盾中感到不适的是普通人,而能够在矛盾中自如转

换的那些人,却将矛盾变成了创新的源泉。

论辩,恰好与此吻合。

一些人说,论辩,不就是耍嘴皮子嘛。

另一些人说,论辩,不就是脑筋急转弯转得大了些嘛。

还有一些人说,论辩观点那么绝对,辩手抽到的立场不一定是自己认可的,

如何说服对方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辩论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