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封面

作者:王冬梅,梁士楚,任远等著

页数:535页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70726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的地貌、土壤、水文、植物等立地条件和生态系统, 分析了植被、土壤的特征, 探究了水文对土壤植被的作用, 攻关并研发了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以及退回景观的恢复和优化技术, 从而为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

王冬梅,女。
1986年7月至今一直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1996年至今兼任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负责荒漠化防治和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工作。
研究领域: 1.流域管理: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农地水土保持等; 2.荒漠化防治:植被恢复技术、农地防蚀技术等; 3.水土保持:包括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评价、水土流失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本书特色

本文通过以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其草本层盖度、植被类型、河岸带宽度、坡度、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位置、人为干扰度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现有植被配置型式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划分结果为: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城区人工乔草型式、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和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通过对各种植被配置型式的生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漓江流域现有的不同植被配置型式的退化状况及其存在的生态退化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和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生态退化程度较小,宜采取保护和自然恢复的方法;城区人工乔草型式采用近自然方法治理;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适当采用引种和育植方法治理;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生态恢复应注重生境多样性恢复;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退化较为严重,采用全系列生态护坡和土壤生物工程护坡进行治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