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泰国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封面

作者:叶曙明

页数:310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548163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一路一带”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本丛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符合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很好文化和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对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龙登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应龙,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主编,从事华侨华人研究与编辑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留学生、新移民及国际移民的比较研究。
本册作者:叶曙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近代史学者,对广东地方史料极为熟悉,被誉为“广东文化代言人”,主要作品有《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图说香港抗战》《骑楼》《广交会》等。

本书特色

讲好华侨华人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讲述海外华侨华人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政府网、中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侨联、腾讯网、新浪网等众多媒体和单位力荐的精品好书。“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资金扶持项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将成为我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历史的“金钥匙”和“解码器”,在弘扬丝路精神、传播中华好声音、讲好华侨华人故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隋军回望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华侨华人功不可没;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华侨华人大有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的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事业的发展。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是中国人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改变世界、贡献世界的历史。《“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充分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弘扬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精神,宣传了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尤其是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住在国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教授龙登高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借助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述华侨华人的故事,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联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11日)《“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
——新华网(2019年1月9日)讲好华侨华人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泰国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继承和弘扬了国家间的传统友谊,有利于推动中泰友好事业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二、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荣获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三、讲述海外华侨华人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与泰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宣传了华侨华人对泰国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
四、图文并茂,侨史专家编著精品通俗读物本书主编及作者均为国内著名的华侨华人史学者、近代史学者,他们保障了丛书的权威性、专业性。本书内容丰富,史料扎实,且配有200余幅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富有可读性、文学性,是一本优秀的华侨华人史通俗读物。

目录

一、筚路蓝缕的“住番客”

一条水布闯大海

大城的华人

早期“唐人街”

达信大帝的传奇

二、华人家族开枝散叶

曼谷的华人

拉廊许氏家族

宋卡吴氏王国

暹王身边的“华人天”

三、大时代风起云涌

百岁峥嵘的陈氏家族

客属巨富蓝三家族

金融大王陈氏家族

一代奇人“二哥丰”

四、最是梦萦家园

两代儒商郑氏父子

客家肩头崛起一座城

夫慈善家谢慧如

泰国首富谢氏家族

五、中华之根永不忘

华文教育的传灯者

纸侨批载不动许多亲情

文章如得江山助

湄南河畔的中国风

中国艺术的芳香流韵

大舞台上新一代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泰国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忽必烈非常重视与素可泰王朝的关系,在元至元十九年(1282)曾主动派人与素可泰联络。可惜当时元朝与占城的战争仍未结束,航路不靖,使节的船未能到达素可泰。十年后,素可泰也派人到元朝,但也止步于广州,未能进京“面圣”。
  当时泉州港和诏安梅岭港都是元军远征南洋的军港,被招募为远征军的漳州、泉州二府及广东潮州府籍人甚众,多数充当水手。后来有许多士兵流落爪哇、安南(今越南)、缅甸、暹罗等地,与土著杂居,成为华侨。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春,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率领13艘四桅大帆船,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从泉州出洋,远嫁波斯国为王后。他在泉州港看到数百艘中外商船,码头上货物山积,景德镇瓷器、处州瓷器、苏杭五色缎、建阳锦、建宁锦、海南布等,每天从江苏、浙江、汀西、闽北各地,源源运来,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海上丝路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元至元三十年(1293),忽必烈第二次派人去素可泰,使节出发没多久,忽必烈就在汗八里(元大都)驾崩了。新皇帝铁穆耳承先帝之志,一登基就继续派人去素可泰,诏谕素可泰王朝三世王南甘杏(亦有译作兰甘杏,或拉玛甘亨)来朝。这一回,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联系上了素可泰王朝。元大德三年(1299),南甘杏王派太子卢泰到元大都朝贡。他沿途看见中国南北各地的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耕作工具,都较为先进,不禁动了学习之心,回国后大力鼓励华人移居素可泰,传播农耕技术。
  南甘杏王非常喜爱中国瓷器,曾聘请了几百名中国的烧瓷工人,到素可泰、彭世洛、北榄坡等地设窑烧瓷。据一些历史学家的推测,后来中国瓷工发现在素可泰北面约80千米的宋加洛瓷土,质量甚优,便奏准南甘杏王,把瓷窑移到宋加洛,烧出了类似浙江龙泉窑的青花瓷和仿宋瓷;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宋加洛”这个词本源自宋瓷的译音。
  宋加洛瓷以高超的工艺与精美的纹饰,惊艳四方。在柔和的光线照射下,宋加洛瓷恍如罩上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奇彩,让人联想起湛蓝的海涛。宋加洛瓷流传到马来半岛、印度和南海诸岛后,大受欢迎。今天有部分宋加洛瓷,还收藏在泰国皇家博物馆内,被奉为国宝。而当年那批烧瓷工人,都在当地成家立业,成为唯一出现在元代史籍记载中成批移居泰国的华人。
  华人在暹罗主要从事以下几种职业:一是经商,二是烧瓷,三是泥水(建筑),四是造船,五是水手。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素可泰王朝时期,已有中国的造纸工匠到了暹罗,传授造纸工艺。在素可泰王朝遗址考古时,考古学家发现其建筑构件有砂石浇灌的痕迹,与中国古代用糯米混合灰浆作黏合剂砌墙的工艺极为相似,于是有学者推测,可能是中国的“泥水佬”(建筑工匠)把这种工艺带去的。
  在中国与暹罗之间,终年有四十多艘船穿梭往返,从东南沿海地区运载建筑材料到暹罗。大批来自潮州的华人工匠参与了当地许多大型建筑项目。至于造船工艺,当时中国的水平,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泉州、宁波、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一流的造船基地,技术享有盛名。由华人制造的大船,从暹罗载满货物,挂席出海,可以远航中国、日本、朝鲜、锡兰、爪哇等地。
  素可泰所延揽的华人,除了能工巧匠、行商坐贾外,还有不少文人学者。这些人许多在困内已有功名,甚至担任一定的官职,但遇上改朝换代,不肯臣服新朝,宁愿避居海外,以前朝遗民自居,在暹罗做“政治难民”。他们因满腹经纶,被皇室和官府看中,得以在暹罗施展抱负。在南甘杏王身边,就有一批华人学者专门为王朝制定法令、设置官制,为发展经济出谋划策,提供意见。
  素可泰王朝对华人的通商与移民,抱着欢迎和鼓励的态度,并从法律上加以保护。西方人、印度人不得与本地妇女通婚,但华人可以;华人入境不受限制,可以在境内自由旅行、自由活动、自由经商和居住,享受当地人的一切权利,甚至华人缴纳的人头税,只是当地人的三分之一(泰人每年缴纳,华人三年一纳);华人商船缴纳的船税,按规定长度缴纳40泰铢,马来群岛的商船要缴纳130泰铢,欧洲商船要缴纳118泰铢;欧洲商人要缴纳货物进口税80%,而华人可以免缴;华人还得以蠲免各种劳役,待遇比许多当地人还好。
  被称为“泰国历史之父”的丹隆拉查奴帕亲王这样评价:“中国亦自南甘杏王时代起首,开始移民来暹。证之碑文勒记,南甘杏王之理围治民,虽至今日,犹堪称羡,如鼓励居民,使城与城贸易,国与国通商,取消阻碍交易之厘金局,使在中途不得征收货税。”正是受到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不少中国东南沿海民众,纷纷缠上水布,挎起行囊,渡海投奔素可泰王朝。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泰国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