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游汝杰
页数:43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44861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图书。本书是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年指教研究生课程《吴语概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吸收了作者自己研究吴语和方言学界研究吴语的最新成果。本书特点:1,本书从语言学理论角度通论吴语。现有的地区方言调查研究著作,基本上都是描写性的,即分地描写本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例如詹伯慧主编《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陈昌仪《赣方言概要》、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等。
2,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吴方言的集大成著作,以个人的研究成果为主,辅以综述、评论他人论著相关内容。故全书在学术上具独创性。
3,作者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汉语方言的新阶段,故引进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研究有关课题,故本书在方言学上具有前沿性。
作者简介
游汝杰,浙江温州人,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曾实地调查汉语方言近百种。出版专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汉语方言学导论》、《西洋传教士方言著作考述》等十多种,发表论文近百篇,刊于《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学术刊物。曾获省市以上学术研究成果奖12项。曾多次到香港台湾访问,并出访欧美、日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研究生课程《吴语概论》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各章都包含作者多年来研究吴语的成果,并吸收方言学界研究吴语的最成果。全书分8章,约30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1, 吴语语音和音韵特点:各家所谓吴语音韵特点异同比较;吴语音韵特点辩正;吴语音韵的共性;分片音韵共性;吴语内部各片的音韵对应;文读音、白读音和白读音;变调及其类型、儿尾词和小称变调及变音;吴语音系的归纳问题。
2, 吴语词汇及其历史层次:吴语的特殊词汇;各片吴语词汇异同比较;外来词;底层词和上层词;合璧词;吴语与其他南方方言同源词;吴语(南片)与闽语共同的词汇;地名词的历史层次。
3, 吴语语法的共性与南北差异:吴语语法共性;北片吴语和南片吴语的语法差异;若干语
法范畴分论:否定范畴、疑问范畴、时体范畴、方位和趋向范畴;吴语语法研究资料述
略。
4,吴语区的方言地理:现代吴语的分区;吴语方言地理在历代的演变;吴语方言地理的特本书是在研究生课程《吴语概论》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各章都包含作者多年来研究吴语的成果,并吸收方言学界研究吴语的最成果。全书分8章,约30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1,
吴语语音和音韵特点:各家所谓吴语音韵特点异同比较;吴语音韵特点辩正;吴语音韵的共性;分片音韵共性;吴语内部各片的音韵对应;文读音、白读音和白读音;变调及其类型、儿尾词和小称变调及变音;吴语音系的归纳问题。
2,
吴语词汇及其历史层次:吴语的特殊词汇;各片吴语词汇异同比较;外来词;底层词和上层词;合璧词;吴语与其他南方方言同源词;吴语(南片)与闽语共同的词汇;地名词的历史层次。
3,
吴语语法的共性与南北差异:吴语语法共性;北片吴语和南片吴语的语法差异;若干语
法范畴分论:否定范畴、疑问范畴、时体范畴、方位和趋向范畴;吴语语法研究资料述
略。
4,吴语区的方言地理:现代吴语的分区;吴语方言地理在历代的演变;吴语方言地理的特
点;吴语区的方言岛;吴语方言地理和人文地理;吴语方言地理和自然地理;地名用字
的区域特征。
5, 古代吴语的拟测:拟测的依据;关于拟测方法的讨论;音韵的拟测;历史地理的拟测。
6, 吴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社区词和方言词;社区方言;语言接触与洋泾浜英语;方言接触与混合型方言的形成;互懂度与接近率比较;吴方言与吴越文化。
7,吴语研究史略:吴语历史文献述略;传统语文学研究;地方志有关吴语的记载;传教士的吴语研究;描写语言学研究;方言地理学研究;实验语音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
吴语与其他方言的比较:吴语的竞争力;吴语发展史和闽语发展史的关系;吴语发展史和徽语发展史的关系;语音和音韵的比较;词汇层次的比较、语法特点的比较。
目录
第一节 名称和地域
第二节 人口和第一方言
第三节 吴语区的原住居民问题
第四节 吴语区的历史行政地理沿革
第五节 吴语的竞争力
第六节 吴语区的民系
第七节 吴语在历史源流上与其他方言的关系
第二章 吴语方言地理
第一节 现代吴语的边界
一 北段边界
二 西段边界
三 南段边界
四 东段边界
第二节 吴语内部的分片
一 方言分区的多种可能性
二 吴语区内部的下位分区方法
第三节 上海话和杭州话在吴语分区上的特殊地位
一 上海话的特点及其独立成一小片的依据
二 上海话的混合方言性质
三 杭州话的混合方言性质及其独立成一小片的依据
第四节 吴语区的方言岛
一 因战祸逃难造成的杭州话方言岛
二 因百姓移民造成的方言岛
三 因军队驻防造成的方言岛
第五节 吴语的方言地理和人文地理
一 方言地理与政区地理
二 方言地理与地方戏曲地理
三 方言地理与经济地理
第六节 吴语的方言地理和自然地理
一 方言界线与山脉的大致重合现象
二 方言界线与河流的大致重合现象
三 方言片境界线与河流流域的大致重合现象
四 古代方言地理扩张与山川形势密切相关
五 对方言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几点认识
第三章 吴语语音研究
第一节 吴语音韵特征
一 各家所谓吴语音韵特征综述
二 吴语音韵特点辩正
三 吴语音韵共性
第二节 吴语内部各片的音韵对应
一 声母对应
二 韵母对应
三 声调对应
第三节 文读音、白读音和旁读音
一 文白异读现象
二 文读音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 旁读音
第四节 送气分调
一 何谓送气分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