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济法

封面

作者:樊启荣主编

页数:385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70606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本教材主要针对教学型、应用型高等学院非法学专业的本、专科教学需要,以教育部制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原则为依据组织编写,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技能和实践性技能,充分体现经济法所特有的理论性、时效性、实用性及应用性之特点。

节选

  
    本教材是针对教学型、应用型高等学院非法学专业的本、专科教学需
要,以教育部制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原则为依据而组织编写的,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技能和实践性技能,充分体现经济法
所特有的理论性、时效性、实用性及应用性之特点。全书以最新颁布或修订
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及主要
内容,注重理论之通识性、内容之基础性、施教之职业性、专业之针对性与
教学启发性。
    本书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江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
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和从事经济法教学与研究人员集体撰写,由樊启荣任
主编,程芳、赵立新、赵亮任副主编;按撰写章节先后为序,具体分工如
下:韦晓蕾、张茳:第一章、第二章;程芳:第三章;陈晋萍:第四章;徐
焕娟:第五章;王冠华:第六章、第七章;王玉梅:第八章;索晓惠:第九
章;赵立新:第十章;王菁:第十一章;胡俊: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叶志
友:第十四章;赵亮:第十五章。初稿完成后,由主编修改定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法律系、江汉大学
法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济管理系以及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经济管理
系的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更离不开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提携,尤其是该社编
辑胡荣女士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书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
修订、完善。
    樊启荣
    200712  

第七章反垄嘶法
    【本章提要及教学要求】  反垄断法被誉为“经济宪法”,是
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企业并购浪潮的掀起、美国微软
案的处理更引起了人们对反垄断法的广泛关注。本章涉及反垄断法
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反垄断法的历史与现状、反垄断法的基
本原则、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等内
容。要求学生掌握垄断行为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即垄断协议、滥
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行为,了解反垄断法的历
史与现状、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
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
  一、市场经济与垄断
  垄断,是指由少数几个企业支配着某项产品或某项服务的总供给规模,
操纵市场、限制或者排斥竞争的状态或行为。
    市场经济应当是开放的、自由的。而在自由竞争状态下所产生的竞争胜
利者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自由竞争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这是自由竞争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所带来的
必然结果。垄断意味着在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协作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
学,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经济,这是一种社会进步。
但是,垄断会减少市场竞争和限制市场竞争,特别是当垄断组织有意实施各
种限制性行为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从微观上来说,它剥夺了广大中
小经营者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分割了他们的正当权益,也往往损
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从宏观上来说,它扭曲了价值规律,使市场机制不
能充分发挥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对于垄断的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应当提倡
和鼓励,对其消极作用和危害,应当通过反垄断立法加以规制。
     二、反垄断法的历史与现状
    现代意义的反垄断法,最早的是美国在1890年制定的《保护贸易和商
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又称《谢尔曼法》①)。之后,美国在1914
年相继通过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扩大了《谢尔曼法》
规定的反垄断的范围,并建立起了美国反垄断及保护公平竞争的机构:联邦
贸易委员会。在美国进行反垄断立法之后,其他的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反垄
断立法,如德国、日本、苏联。
    反垄断法是竞争法的支柱之一,对保障企业自由、消灭差别待遇、维护
竞争秩序和打击行政垄断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某些西方国家,
反垄断法甚至被称为“经济宪法”。
    我国早期关于反垄断的法律内容主要体现在零散的条例、通知、暂行规
定等行政性规定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未形成完整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的起草小组,1988年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济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