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西平主编
页数:3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00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比较关注的学术领域。本书收入21位中外学者在历史、文献整理、教材、语法、词汇、语音、词典、国别教育史方面的最研究成果。本书能够为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汉语本体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已出版十一部专著,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两届年会论文21篇,内容涉及历史研究、文献整理、教材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研究、语音研究、词典研究、国别教育史等方面。代表性文章如:张西平《汉字在西方早期的传播》、内田庆市《研究一一清末南北官音差异的一斑》、李无未《(1877-1911):清末中日文言语法谱系》等。本书可供汉语史、汉语传播史、传教士汉语学习史等领域研究者参考。
目录
历史研究
汉字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海外奇谈》的语言来历和继承
法国汉学中汉语研究的嬗变
——以《汉语札记》和《汉文启蒙》为例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文献整理
《无师初学英文字》研究
——清末南北官音差异的一斑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1843—2012)中的汉语研究
教材研究
清末民初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以清末民初日本人所编汉语东北方言教科书为例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价值
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的作者群体研究
语法研究
《汉文典》(1877—1911):清末中日文言语法谱系
《中国言法》与《通用汉言之法》之比较研究
词汇研究
琉球官话课本中方言词语的重新审视
——以清代闽人官话正音书《新刻官音汇解释义音注》等为据
麦都思《新约全书》的语言特征
民国时期华人社会方言和国语关系研究
——以东南亚华人社会为对象
语音研究
十九世纪西方人关于汉语拼音问题的讨论
内地会拼音系统探析
——以《英华合璧》为中心
词典研究
从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反思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问题
从湛约翰《英粤字典》看传教士眼中粤语词汇的变容
早期双语词典所选汉语词汇特点
——《葡汉辞典》与《汉英大辞典》比较
国别教育史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本土化培养问题刍议
——基于老挝汉语教学师资现状的考察与思索
简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传播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征稿启事
汉字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海外奇谈》的语言来历和继承
法国汉学中汉语研究的嬗变
——以《汉语札记》和《汉文启蒙》为例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文献整理
《无师初学英文字》研究
——清末南北官音差异的一斑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1843—2012)中的汉语研究
教材研究
清末民初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以清末民初日本人所编汉语东北方言教科书为例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价值
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的作者群体研究
语法研究
《汉文典》(1877—1911):清末中日文言语法谱系
《中国言法》与《通用汉言之法》之比较研究
词汇研究
琉球官话课本中方言词语的重新审视
——以清代闽人官话正音书《新刻官音汇解释义音注》等为据
麦都思《新约全书》的语言特征
民国时期华人社会方言和国语关系研究
——以东南亚华人社会为对象
语音研究
十九世纪西方人关于汉语拼音问题的讨论
内地会拼音系统探析
——以《英华合璧》为中心
词典研究
从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反思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问题
从湛约翰《英粤字典》看传教士眼中粤语词汇的变容
早期双语词典所选汉语词汇特点
——《葡汉辞典》与《汉英大辞典》比较
国别教育史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本土化培养问题刍议
——基于老挝汉语教学师资现状的考察与思索
简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传播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