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页数:60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22407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9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年会暨院长系主任大会围绕“建筑教育的‘通’与‘专’”为主题,设定“建筑教育通专结合的理念、方法与模式”“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建筑类专业通识平台建设”“地区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建设(金课、慕课)与资源共享”五个议题。经论文编委会评阅,遴选出各类论文125篇以供学术研讨。
作者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前身是开设于1929年的唐山交通大学建筑科。1946年建筑系正式成立,培育了佘畯南院士、彭一刚院士等众多杰出校友。2015年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改革、重组新成立了建筑与设计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设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工业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四个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学士、硕士,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硕士,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等一批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设置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绘画七个本科专业;建有四川省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组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结构体系。
本书特色
2019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年会暨院长系主任大会围绕“建筑教育的‘通’与‘专’”为主题,设定“建筑教育通专结合的理念、方法与模式”“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建筑类专业通识平台建设”“地区性建筑办学及课程建设”“建筑学专业‘金课’建设”“慕课建设与资源共享”六个议题。经论文编委会评阅, 遴选出各类论文120多篇以供学术研讨。
目录
建筑教育通专结合的理念、方法与模式
共享时代的建筑教育——从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谈起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专业通识课“建筑与城市文化”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反思
基于建筑类专业通识平台建设的入门原理课程:设计概论
不忘初心,“通”达未来——建筑教育“通专结合”的思考与探索
OBE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核心设计课程优化
限制与关联下的空间塑造——二年级“1+1”小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理念
艺术史研究介入的建筑理论与设计教学探索
没有结论的理论课——通专结合背景下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
数据化设计——行为学革命曙光下通专结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从空间认知到设计入门——面向“建规景”大类本科新生的一年级上学期
建筑设计教学
通专结合的研究型古建筑测绘实习教学
问题导向式毕业设计教学研究——以2019大健康建筑联合毕设为例
关于建筑学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实践性教学的通专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以“德阳第一高校乡村建造大赛
参赛过程为例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建造实践教学探索
从“专一探索”到“多元选择”——设计手法的“专”与“通
从罗夏墨迹到海岛建筑——建筑设计初步引进课程教学探索
历史建筑保护毕业设计教学的通专结合——以同仁里公馆群修复与适应性
再利用毕业设计为例
工科大学开设“世界文化遗产”双语通识课的教学反思
城市设计中的解析建构与剖析建构——以上海西站地区联合城市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例
类型分析开启的创新形态生成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本科三年级民俗博物馆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通专结合第一第三维度的课程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
课题“西藏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为例
本科生理念成“型”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自然语言——以“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课程为例
通过文本学习建筑
“基础通识一专项拓展”的居住系列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设计·结构·工艺——基于项目的设计教学实践
身体与材料互动中的空间生成——华中科技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空间一建构”教学法在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通识教育视野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建筑认知实习课程调研的城市设计特色认知探讨
概念、类型、场所——基于多目标视角下的居住环境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
面向通专结合的协作型设计课程组织模式探索——以同济大学建筑毕业设计
教学实践为例
多学科交叉下的建筑学教育实践——以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标识展示设计课程实践为例
机器学习与创新校园计算性设计——本科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跨学科联合教学的尝试
博通与专精——着重建筑素养培育的设计课程教学
结合多维目标的三年级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
交叉·融合——重庆大学建筑“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新工科建筑类专业基础教学的多元化培养实践与思考
基于城市性的既有高层建筑最新设计教学探索——以“市民摩天楼”专题
共享时代的建筑教育——从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谈起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专业通识课“建筑与城市文化”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反思
基于建筑类专业通识平台建设的入门原理课程:设计概论
不忘初心,“通”达未来——建筑教育“通专结合”的思考与探索
OBE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核心设计课程优化
限制与关联下的空间塑造——二年级“1+1”小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理念
艺术史研究介入的建筑理论与设计教学探索
没有结论的理论课——通专结合背景下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
数据化设计——行为学革命曙光下通专结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从空间认知到设计入门——面向“建规景”大类本科新生的一年级上学期
建筑设计教学
通专结合的研究型古建筑测绘实习教学
问题导向式毕业设计教学研究——以2019大健康建筑联合毕设为例
关于建筑学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实践性教学的通专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以“德阳第一高校乡村建造大赛
参赛过程为例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建造实践教学探索
从“专一探索”到“多元选择”——设计手法的“专”与“通
从罗夏墨迹到海岛建筑——建筑设计初步引进课程教学探索
历史建筑保护毕业设计教学的通专结合——以同仁里公馆群修复与适应性
再利用毕业设计为例
工科大学开设“世界文化遗产”双语通识课的教学反思
城市设计中的解析建构与剖析建构——以上海西站地区联合城市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例
类型分析开启的创新形态生成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本科三年级民俗博物馆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通专结合第一第三维度的课程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
课题“西藏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为例
本科生理念成“型”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自然语言——以“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课程为例
通过文本学习建筑
“基础通识一专项拓展”的居住系列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设计·结构·工艺——基于项目的设计教学实践
身体与材料互动中的空间生成——华中科技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空间一建构”教学法在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通识教育视野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建筑认知实习课程调研的城市设计特色认知探讨
概念、类型、场所——基于多目标视角下的居住环境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
面向通专结合的协作型设计课程组织模式探索——以同济大学建筑毕业设计
教学实践为例
多学科交叉下的建筑学教育实践——以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标识展示设计课程实践为例
机器学习与创新校园计算性设计——本科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跨学科联合教学的尝试
博通与专精——着重建筑素养培育的设计课程教学
结合多维目标的三年级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
交叉·融合——重庆大学建筑“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新工科建筑类专业基础教学的多元化培养实践与思考
基于城市性的既有高层建筑最新设计教学探索——以“市民摩天楼”专题














